李華梅(右)正在為村民量血壓。虞娟/攝
初冬的清晨,天剛蒙蒙亮,石板橋村的衛生室燈火通明,李華梅正忙著為村民量血壓、測血糖。一直忙到八點多,村民們陸續下地干活,李華梅才停歇下來。“地里農活不等人,要對上鄉親們的作息時間,健康管理都在大清早進行。”李華梅說。
李華梅是湖南省懷化市洪江市大崇鄉石板橋村的一名老村醫。1974年,剛滿17歲的她因熱心好學的品質和“高中生”的學歷被推選去學醫。學成后,她便一直在石板橋村擔任鄉村醫生。從青春年少到滿頭華發,50年來,李華梅在最基層的醫生崗位上兢兢業業、默默奉獻,憑借崇高的醫德、良好的醫術守護著村民的健康,贏得了村民的一致稱贊。
扎根農村,持續守護村民健康
石板橋村是雪峰山腳下的一個小山村,也是李華梅出生的地方。
1974年,17歲的李華梅還是公社的一名幼師。憑借耐心細致的態度和活潑熱情的性格,她在工作中備受好評。時任公社黨委書記周基達和村干部一起找到李華梅,告訴她村里要辦衛生室,希望她能去進修學醫,為鄉親們服務。年輕的李華梅也沒多想就答應了提議,學醫歸來正式成了一名“赤腳醫生”。
那時正值知青下鄉插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火熱時期,村里選出了很多知青和民兵去修建八面山水庫,需要一名醫生隨行保障大家的健康,李華梅義不容辭地接過這份艱巨的任務。她每天背著醫藥箱飛奔輾轉在黃沙漫天的施工工地,為干活受傷的鄉親們包扎換藥。
后來,李華梅經人介紹認識了當時在大崇衛生院工作的下放知青黎可華。當知青返城政策放開,知青們陸續回城,李華梅也有機會跟隨愛人回到城里。但一想到被公社推選去學醫的初衷,她毅然放棄了回城的機會,選擇和愛人一起留在村里,繼續當起了鄉親們的健康守護人,這一守便是50年。
一心奉獻,緊急時刻挺身而出
鄉村醫生是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主要力量,其工作任務繁重多樣。為了更好地為鄉親們服務,李華梅不斷學習進步。這些年,她從一名“赤腳醫生”成長為取得鄉村醫生任職證書的執業醫生。
為村民免費量血壓、開藥方、打點滴是她的日常。碰到家庭困難的患者,李華梅還自掏腰包為其免去醫藥錢。遇上年邁的孤寡患者,無論寒冬還是酷暑,她也總是毫不猶豫地背起醫藥箱上門診病。她還自己動手研制中草藥,盡量讓大家花最少的錢治好病。提起李華梅,村民們都說:“李醫生是個一心奉獻、不計回報的好人。”
遇有突發事件,鄉村醫生是農村居民最可靠的醫療救助力量。有一年下大雪,李華梅接到村民楊愛蓮打來的電話,說老伴忽然肺氣腫發作,呼吸困難,不能吃飯,無法平睡。情況緊急,面對厚厚的積雪,李華梅只身背著醫藥箱徒步行走3公里趕到患者家中診治,使得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
作為村醫,她曾為方圓十里八村接生過上千人。面對意外情況她都能冷靜處理,最終化險為夷。
新冠疫情期間,李華梅依然義無反顧地站在了基層抗擊疫情的最前線。“今天沒有哪里不舒服吧?明天我會繼續過來給你們量體溫。”……李華梅每天都要跟村民溝通,實時關注是否有發熱情況、有無咳嗽、胸悶等不適癥狀,并將信息及時上報。“我們作為村醫熟悉村民的情況,配合上級部門對重點人群建立健康檔案,定期開展巡診服務,能夠更好守護村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李華梅說。
按時隨訪,幫助病人解除痛苦
行醫50年,李華梅始終把病人放在第一位,石板橋村有267名高血壓病人、95名糖尿病病人、17名重癥精神疾病患者,對這些特殊病人,李華梅按時隨訪。對年紀較大、不能行走的病人,她會主動上門送醫送藥;對準備生育的對象,她隨時上門發放葉酸;對年滿6個月的兒童,及時通知其家屬帶上孩子到衛生室量身高、測體重、測血紅蛋白,發放營養包,按時給孩子接種疫苗。
年輕人外出打工,留守老人居多。誰家老人身體不好,誰家老人有什么慢性病,誰家需要特殊照顧,李華梅心里都有一本賬。每次出診開展公共衛生服務,李華梅背著醫療箱翻山越嶺走了多少路,磨破了多少雙鞋,根本無法計算。“我已經記不清跑了多少趟了,雖然非常辛苦,但看到村民的笑臉,所有疲勞就會一掃而空。”李華梅說,“人間自有千般苦,唯有行醫難,能用簡單設備成功地幫助病人解除痛苦,就是我們鄉村醫生最快樂、最欣慰的時刻。”
50年來,李華梅的足跡遍及石板橋村的每一個角落,不論春夏秋冬,不論白天黑夜,村民們的健康永遠是李華梅最牽掛的,她深愛著這片用雙腳丈量過的熱土。“現在最大的心愿就是找到一個合適的接班人,但是只要在這個崗位一天,我依然會全心全意為村民當好健康守護人。”李華梅說。
來源:中國婦女報
作者:邵偉 虞娟 李林
編輯:蔣良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