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我堅定地走進了黨領導的革命軍隊的行列,再也沒有離開過片刻。”在會同縣粟裕同志紀念館內,洪江市中青班學員堅定地說道。一幅幅珍貴的照片和文獻資料,讓中青班學員重溫了粟裕同志光輝的一生,他堅韌不拔的革命精神,深深觸動了在場的每一個學員。
12月2日—4日,洪江市委黨校組織中青班學員赴通道侗族自治縣、靖州苗族自治縣、會同縣調研學習。3天時間,2場現場教學,3縣5個鄉村和企業實地調研,探訪紅色足跡,調研發展成效,拓寬發展思路。
在通道轉兵紀念館、黃土蘇維埃政府舊址、靖州新廠戰斗遺址和粟裕同志紀念館內,學員們聆聽歷史史料和紅色故事,感受紅軍長征的艱難險阻和中國革命的艱苦歲月。這是一次精神的洗禮,是一場生動的黨性教育實踐課,鼓起了青年干部奮進新時代的精氣神。
在通道皇都侗族文化村,學員們近距離欣賞到了侗族傳統建筑,體驗了侗族歌舞等非遺魅力,了解了“非遺+旅游”的發展模式。
在靖州茯苓加工貿易中心和補天集團馬園中藥材示范基地,學員們了解到了茯苓開發的完整產業鏈以及“中藥材+林下經濟+科研科普+休閑康養”的創新產業發展模式。
來到會同縣坪村鎮和堡子鎮,學員們邊走邊看邊聽介紹,坪村鎮麻塘村盤活閑置資產促進村集體增收、解決群眾就業的經驗做法,以及堡子鎮黃旗村通過黨建引領實施“五聯五共五創”鄉村振興模式,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和群眾增收的經驗與啟示,給學員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語不能踐,萬卷徒空虛。異地考察學習之行,學員們帶著問題調研、帶著思考交流,在知行合一的道路上探索“和美鄉村”振興和綠色生態經濟發展的“奧秘”。大家表示,要從紅色精神血脈中汲取奮進力量,在新時代的征程中牢記使命,立足工作崗位,實事求是,著力深挖和保護、開發洪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要因地制宜把生態優勢、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產業優勢,發展精深加工,創新推動特色產業全鏈條升級,不斷提高經濟附加值;要積極探索“+旅游”立體復合式發展新路徑,促進企業增收、群眾致富,以實干實績全力推動洪江市各項工作高質量發展。
審核:邱 曦 終審:蔣耀南
來源:市委黨校
作者:劉祝平、唐蔓妮、舒林焱(通訊員)
編輯:劉斯苑
本文為洪江市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www.contacsealstone.com/content/646856/97/14517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