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5歲的王強是一位有技術、有情懷、有理想、敢拼敢干的農民企業家,自當選人大代表以來,他始終牢記“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的莊嚴承諾,傾聽群眾意見建議,用情履職盡責,積極反映群眾的意愿,同時,以柑桔產業融合發展為抓手,帶領群眾種好柑桔、賣好柑桔,用實際行動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貢獻著一名人大代表的力量。
眼前這個不停打著電話的就是王強,種植柑橘有30多年經驗,是種柑橘的行家里手。時下正值柑橘采摘的“黃金期”,他的手機仿佛成了熱線電話,不斷有種植戶們打來求助電話,咨詢各種技術難題和解決方案,一接到電話的王強就忙著來到果園,耐心地與種植戶們交流,實地查看果實生長情況。無論是面對老相識還是慕名而來的新朋友,他都熱情相待,無私地分享自己的柑橘產業的發展思路和先進的種植管理經驗。作為一名扎根基層的人大代表,他還利用這種“特殊”身份幫助農戶解決柑橘滯銷問題、申報項目、爭取資金,正是這種“老好人”性格,讓他在種植戶中樹立了極高的威信,也建立了深厚的情感紐帶。
“我們種植上、基礎建設上有什么問題難點,會經常跟他去反饋,他會竭盡所能的幫助我們,王強比較務實,對待事情認真負責,很受我們種植戶的喜歡?!?/span>巖垅鄉柑橘種植大戶梁初升評價道。
王強總是說,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了才算富。作為省級勞模和致富帶頭人,他始終把幫助帶動更多老百姓發家致富作為自己的責任和奮斗目標。柑橘種植是我市的主要產業之一,有一半以上的農戶依靠種植柑橘作為主要收入來源,但由于沒有專業的培育知識,也沒有專門的銷售渠道,每年通過柑橘種植獲得的收入并不高。為了幫助他們拓寬增收渠道,解決種植與銷售的瓶頸,王強依托當地的資源優勢,聚焦柑橘產業的發展,精心謀劃就業與產業幫扶策略,他成立的湖南黔陽雪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先后與黔城鎮、岔頭鄉、龍船塘鄉等多個鄉鎮、行政村建立了幫扶關系,并通過結對幫扶為貧困戶提供了寶貴的就業崗位,更將傳統的“輸血式”扶貧轉變為“造血式”脫貧,直接帶動了5000余戶農戶的增收致富。
黔城鎮茶溪村的張榮龍,便是王強幫扶下的典型代表。起初,他僅是一名小規模種植冰糖橙的普通農戶,但在王強的悉心指導與幫助下,張榮龍不僅成功擴大了種植規模,還成立了公司創建了自己的品牌,年收入也翻了幾十倍。頂越果園負責人張榮龍告訴記者,現在他的種植面積已經擴大到500畝左右,年銷售300多萬斤。
王強表示,幫助老百姓發家致富有一種榮譽感、成就感,特別是幫助一些條件差的果農、農民在產業發展當中提高品質、產量,幫他們把柑橘生產好、銷售好,讓大家都走上致富之路,走上小康之路。
身為農民兒子的王強,他的血脈里流淌著對這片土地的深情和對鄉親的牽掛。他深知,政策不僅是文字和條款,更是老百姓改變生活、提升福祉的鑰匙。因此,他身體力行地將這些政策、福利傳遞給每一位老百姓,確保他們能夠全面理解并真正從中受益。
王強還積極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出謀劃策、建言獻策,先后提出了《關于規范管理懷化市快遞行業收費標準的建議》《關于集中處理儲藏后腐爛柑桔的建議》《加大現代農業獎補政策力度》等高質量的建議,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是群眾夸贊的“稱職代表”。
今年,王強帶來了他的提案,提出了關于整治校園周邊小商小販飲食攤點的建議。“我發現有些流動攤販,就抓住一些執法部門還沒上班的時候,在校園周邊銷售一些三無產品、過期產品,危害學生身體健康。希望相關部門進行查處,杜絕這種現象在校園周邊發生?!?/p> 王強用實際行動踐行著自己的初心與使命,他作為新時代的“新農人”人大代表,積極為家鄉的發展獻智獻力,生動詮釋了一名優秀基層人大代表的崇高信仰與責任擔當! 審核:邱曦 終審:蔣耀南
來源:市融媒體中心
作者:邱思雨 梁孝亮
編輯:唐藝芬
本文為洪江市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www.contacsealstone.com/content/646856/53/14556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