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為了進一步提升巖垅鄉黨員干部的思想文化素養,強化團隊建設、增強凝聚力量,我市巖垅鄉組織部分人員前往安江農校紀念園、雜交水稻發源地博物館以及高廟遺址博物館進行參觀學習。
風雨交加時,亦追尋偉人之光,重溫來時之路。伴著雨聲,追隨著袁隆平院士的腳步,大家首先來到安江農校紀念園。在簡陋質樸的房屋中,感受袁老一家人那段艱苦卓絕的奮斗時光;在水稻田埂間,學習他一次次鍥而不舍下田研究的科研精神;在“飽飯碑”前,認真聆聽講解員講述袁老“愿天下人都有飽飯吃”的偉大理想……這里承載著歷史記憶的一草一木,讓所有參觀者為之駐足。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在雜交水稻發源地博物館,大家一同見證了雜交水稻的前世今生。館中各類豐富的展品和陳列、新媒體技術等,向大家生動地描繪了雜交水稻從無到有研發、以點及面推廣的發展歷程。袁老和其他的農業科研工作者一起,將個人抱負與人民、時代需求,與黨和國家的事業緊密聯系,為解決全球糧食問題傾盡全力。所有參觀者深刻認識到了雜交水稻和各類種質資源的重要性,對一代代科研工作者肅然起敬的同時,也為如今中國農業科技的飛速進步感到無比自豪。
“歲月騖過,山陵浸遠”。來到高廟遺址博物館,大家遙隔時空與古人對話。層層堆疊的貝丘遺址跨越歷史長河,獨有的新石器陶器紋飾美麗又神秘,各種制作工具展現古人智慧和創造力……在中華民族燦爛悠久的歷史遺存面前,參觀者們看得如癡如醉,也有了更深的感悟。在現場的同志不禁感嘆道:“這古人也太聰明了,我們如今接觸使用的好多東西,原來遠古時候就已經做出來了呀”!
此次學習活動不僅豐富了黨員干部的精神文化生活,也為大家提供了一個學習交流的平臺。參加活動的人員紛紛表示,將以此次學習為契機,不斷提升自身素質,未來將以更積極的態度、更飽滿的精神狀態為巖垅鄉的繁榮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審核:邱 曦 終審:蔣耀南
來源:巖垅鄉
作者:辦公室
編輯:劉斯苑
本文為洪江市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www.contacsealstone.com/content/646854/67/14384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