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國慶假期,安江最讓懷化人津津樂道。據了解,假期每天有幾萬游客涌入雜交水稻發源地博物館和高廟遺址博物館,沉浸式了解雜交水稻的發展歷程,近距離觀賞距今7800多年的精美白陶、玉鉞雕刻等文物,感受種子的獨特魅力和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
這熱鬧場面,我卻不感到意外。因為在第三屆懷化市旅發大會召開之前,我就去往承辦地安江進行了采訪,特別是對這個小鎮上“長”出的兩大博物館進行了深入了解和報道,充分感受到了它們的魅力。
采訪的第一天,我們沿著沅水前行,在安江鎮岔頭鄉巖里村經過一片農田后,到達了高廟遺址博物館。不得不說,第一眼就被驚艷到了。該博物館線條流暢,屹立在這普通而又不普通的農田間,與附近的高廟遺址交相輝映,簡約而不簡單。
早在7800年前,高廟遠古先民在這片土地生產、生活,創造了豐富的物質和精神文化遺存。走進館內參觀,可以看到高廟下層遺存中出土的多件制作精美的白陶殘片,這是目前所知最早出現的白陶。這些陶器紋飾中,出現了豐富多彩的各種藝術圖像,體現出高超的藝術水平與豐富的思想內涵。如果對考古感興趣,這里面有很多故事可以細細參觀和了解。
隔江相望,一座高高聳立的稻穗塔下,就是新建的雜交水稻發源地博物館了。雜交水稻發源地博物館主體建筑設計,將袁隆平“禾下乘涼夢”的美好夢想巧妙融合,外觀看上去很大氣,頗有藝術氣息。館內互動科技設施直觀生動地展示種子生長歷程,游客可參觀雜交水稻的發展歷程和科研成果。
博物館周邊配套稻源廣場、豐收劇場、文創商店等業態。旁邊的大畬坪·白陶嶺由百年老廠安江塑料廠舊址改造而來,如今美食城、清吧、奇石博物館、工業遺存博物館、航天種子館、公益讀書館、隆平書店、民宿等,一應俱全。
“安江的變化太大了!”逛一圈下來,同事們無一不被這個小鎮的魅力折服。
洪江市的工作人員說,安江依托獨特的歷史文化資源(如高廟遺址、安江農校雜交水稻發源地紀念園、安江塑料廠工業遺存等),建設高廟遺址博物館、雜交水稻發源地博物館、現代農業科技園及現代農業體驗項目、傳統農耕文化體驗項目和民宿體驗項目等,高質量打造安江農耕文化旅游區,奮力打造湖南農耕文化旅游名片。
安江,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有懷化旅游“金三角”戰略支撐,如今又有兩個耀眼的博物館加持,憑借農耕文化旅游名片出圈,怎么會意外呢?
來源:懷化日報
作者:李青青
編輯:蔣良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