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田古墟誠邀四面來賓,華服美食匯聚八方游客?!?月16日,伴隨著一場富有雙溪鋪特色的花田采風活動啟動,2024年錦繡黔城油菜花節拉開大幕,點亮了美麗洪江“花兒地圖”的又一角。
雙溪鋪位于黔城鎮東北,既是湘桂、湘黔古道要沖,又是一個古老的墟場。從雪峰山西部涼山山脈發源而來的山門溪和小陽溪在此匯合,故得名。過去,這里工商業頗為發達,為原黔陽縣五大重鎮之一。生產的三刀(菜刀、剪刀、鐮刀)久負盛名,暢銷湘黔兩省。漫漫長路,雙溪鋪經歷了明清時代的沿溪建鋪、民國時期的擴容建墟、新時代的融城發展。而今,雙溪鋪樓房林立,店鋪與民房有機結合,沿懷黔高等級公路兩邊一路迤邐,以自身的華麗呈現出新洪江的大美。瞭望四周,田野吐翠披綠,花兒蓄力張揚,大地山川到處都是熱烈怒放的油菜花,流金溢彩,給春天的黔城增添了耀眼的色彩。
一到雙溪新橋,便見雙溪匯流,南邊的小陽溪上,赫然有古橋,名曰雙溪雙曲石拱橋,位于雙溪社區13組,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年,全長27米,寬5米,以石灰巖壘砌而成。從遠處看,橋身如一條蒼龍飛架于小溪之上,又如兩個半環明月初生于平疇。巨大而沉靜的石橋線條那么柔和,那么輕盈勻稱,氣勢上卻如長虹貫日,傲睨環圍。雙曲小跨度石拱倒映在水面上,形成了畫中美人大睜的秀目,清新大方,一雙小拱又如美人臉頰上的笑靨,輕巧秀麗,這是建筑與藝術的完美結合。它靜默中蘊含著力量,樸實中滲透著靈氣,頗具石頭藝術化建構的史詩之美。雖然已經過近兩百年風雨的洗禮,但大橋的風采依舊不減當年。兩岸的油菜花倒映水中,一棵繁茂的桃花盛開在橋畔,一些鴨子恰到好處地點綴著寂靜的水面,形成了一幅山水佳構。
沿著雙溪鋪古老的墟道一路前行,尋覓著遠去的光景和足音,尋覓著雙溪鋪厚重的歷史文化,尋覓著雙溪鋪的純樸民俗風情,感覺各種聲響各種畫面各種敘事方式撲面投懷。這是鐵匠鋪,這是鹽鋪,這是糖廠,這是木器行,這是銀器店,這是布行,這是錢莊,這是郵政所,這是供銷社……雙溪鋪有不少老人,衣著樸素,生活極簡,但他們的家里,卻擺著筆墨紙硯,貼的春聯也是由村民自己來撰寫。帶著復雜的心情一一上前辨認,腳步停在上下三王宮門前。上三王宮,始建于明末,后多次復修,是為祭奠夜郎國王竹多筒的三位太子而修建的。下三王宮,祭奠的是楊公。而兩個三王宮,都建有戲臺,農閑之余,雙溪陽戲團的演員們會登臺表演。雙手輕撫修繕一新的灰墻,清澈的目光閃亮,穿透那一扇小小的窗,當舞龍的鼓點響起,當一聲聲酒歌唱起,當傳統斗雞高潮迭起,雙溪鋪古墟熱鬧起來,鄰里們的心情也隨之激昂。三王宮里香火裊裊,八百年古樟的樹枝上鳥兒在歡唱,樹下活動中心的老人在休閑。一道舊時的光,在三王宮的最頂端閃耀。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新綠未成陰。”這是宋朝大詩人楊萬里的詩句。在離雙溪鋪不遠的煙溪村,有一處古遺址叫月沛園,是邱式籽故居。清代楊洪曾作《游月沛園記》,其中有述云:“……堂下一泉,泉可方丈,上環蓋方亭,曲探朱欄,雅韻天然,依臨泉水,其清澈底。相傳有寶鴨,鴨二時或浮沉,隱見不常,故亭曰寶鴨泉。泉畔多金桂,大連抱,燦爛芬芳,清襲鼻觀。道旁,古柏、喬松、奇花、怪石,殆別有洞天……”邱式籽(1611-1649),字祈年,明末貢生,煙溪人。崇楨十六年(1643),明末起義將領張獻忠部陷常德,辰沅兩州驚恐。邱式籽組織團練保衛家園,“致張獻忠部不敢南下,辰沅兩州得?!?。此后,邱式籽相繼與本地義士建立雍州臨濟會、靖州臨濟會,聚眾起義反清,后被殺害于武漢鸚鵡洲。孩子們在田間嬉戲玩耍,古宅不見了,唯余古柏、寶鴨古井映襯??吹近S色的蝴蝶翩翩起舞,孩子們就追趕著上去,黃蝶飛入菜花中,他們著急地東張西望,分不清究竟哪是蝴蝶,哪是油菜花,這與詩中描繪的情景何其相似,簡直是惟妙惟肖。
油菜花樸素,平凡,卻又是雙溪鋪農人的福祉,具有真正美的實質,讓農人心里不禁親密和敬佩。近年來,為助力鄉村振興,黔城鎮在雙溪鋪一帶成立了塘沖灣機械化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2000余畝?,F有收割機、大小型拖拉機、高速插秧機、拋秧機、谷物烘干機、植保無人機多臺。通過機械化耕種模式,加快推進了土地流轉、托管,開展規?;⒓w化經營,增加了集體積蓄,增強了發展后勁。土地流轉完成后,春夏則進行雜交水稻制種,秋冬則發展油菜,獲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與之相呼應的是,黔城鎮積極舉辦相關節會活動,較好地推動了農文旅融合。
賞鮮花搭配傳統漢服,讓傳統服飾文化魅力盡情展現,極大地提升了雙溪鋪游客間的互動性。
旗袍佳麗們淡描娥眉,淺施粉黛,云鬢高挽,擎一把油紙傘,步搖輕顫、笑顏如花,漫步在油菜花海,曼妙多姿,一顰一步自成風景,千嬌百媚盡顯風采,既演繹了中國傳統服飾之美,又展示了東方女性賢淑、典雅的氣質。她們在油菜花間的優雅走秀,與雙溪鋪靈韻相映成趣,相得益彰,驚艷了時光,亮麗了山村。
隨著節會文化推出的黔城美食,作為一種文化的傳承和延續,與旅游緊密相連,通過美食的品嘗與推廣,人們能夠深入了解當地的歷史、風俗和地域特色。美食蘊含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背景,通過承載和融合地域的特色食材、烹飪方法和餐飲文化,構成了豐富多樣的美食文化景觀,與油菜花海相映成趣。
來自廣東的游客陳先生:“我在朋友圈看到很多朋友來這邊旅行,我們是坐高鐵到的懷化南站,然后有朋友租車送我們過來的。我拍了很多漂亮的照片,群里很多朋友這兩天又約片了?!?/p>
黔城鎮的工作人員給來賓介紹情況。他說:“我們正在按照‘農業強’‘農民富’‘農村美’的發展規劃,動員多方面力量參與鄉村振興,打造生態旅游觀光地。”
“哞——”幾聲牛叫,把人們的目光吸引到了小溪邊。一些牛兒,在悠閑地啃著青草。溪邊,栽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上千棵烏桕,整齊地排列成行。烏桕樹冠整齊,葉形秀麗,自古以來就是重要的中藥材和油料樹種,因其在秋天五彩斑斕,又具有特殊的景觀效果。溪岸邊的這些烏桕和牛兒,無疑成了油菜花的生動搭配。
油菜花不僅僅是一種植物,它更是一種文化,一種精神,它承載著農人的希望和期盼,是洪江市農耕文化千年傳承的一個縮影。在這片花海背后,是農人辛勤的汗水和無盡的等待。他們播種、灌溉、除草,只為等待這一刻的綻放。油菜花的黃,是豐收的顏色,是希望的顏色。每當看到這片金色的海洋,心中就充滿了敬意和感激,感謝那些默默耕耘的人們,是他們讓鄉村變得更加美好。
對于一名黔城人來說,這花香四溢的油菜,代表的是幸福美好日子的興起。隨著懷化國際陸港加快建設,打造安江、洪江古商城、黔陽古城旅游金三角帶來的良好機遇,加快了黔城與更廣大區域內的聯系,洪江市的優美風景和豐富的旅游資源,為鄉親注入了更多的生活福利和更高的生活質量。
流連雙溪鋪,一個人走累了,坐在路邊的休閑石凳上,體味著這天地之間的詩意。這大地春潮的涌動,把遠山近村及房前屋后,映得金黃燦爛,把黔城的春天,打扮得驚艷壯美。那隨風起舞的不僅是金黃的油菜花,更是流動的蜜之河、福之源,正為曾經的鄉野帶來了朝氣和希望。不知不覺間,有一幅大畫在雙溪鋪展開。這畫是春天繪就,版權屬于大地。即便是用萬兩黃金、千丈錦繡,也換不走這潑天大畫。
趁著大好春光到雙溪鋪賞花的游客,在大飽眼福的同時,也把文旅消費帶到了雙溪鋪。做好“花”文章,探索新“花”樣。“花兒經濟”在甲辰龍年春天,為黔城鄉村產業發展,激活了新的動能。
作為旅游資源大鎮,黔城鎮植被茂密、種類豐富,每年各地繁花似錦,花卉節會接踵而至。除雙溪鋪油菜花外,桃源桃花、茶溪柑橘花、長坡荷花、水源山紫薇花海等都成為賞花游玩的人氣點。
黔城鎮巧借花開之時,不斷創新推出多元化賞花新玩法?!耙虼逯埔伺e辦特色花卉節,讓‘花兒經濟’盡情綻放,助力洪江市全域旅游,為懷化市第三屆旅發大會營造氛圍?!鼻擎傸h委負責人向大家介紹。
油菜花開一片黃,東風吹來滿面香。
來源:掌上懷化
作者:曾慶平
編輯:蔣良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