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走進楊理在洪江市沅河鎮清水青村的衛生室,所見之處,干凈整齊,功能齊全。她正在幫眼睛發炎的村民找治療的眼藥水。
每天5、6點起床,幫助年紀大的村民量血壓、測血糖,打電話提醒患有慢性疾病的村民按時吃藥,為行動不便的老人上門送診送藥,幫不懂電腦的村民打印材料、填報信息……
這是全國人大代表,洪江市沅河鎮清水青村村委會委員、村醫楊理的一天,瑣碎且忙碌。
2020年,楊理從湖南醫藥學院農村醫學專業畢業,回到本村當起了村醫。2021年,她當選為清水青村村委會委員。在工作期間,她熱心村集體事業,全身心投入脫貧攻堅,幫助全村24戶貧困戶順利脫貧,還聯系成立清水青村深泰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分廠,幫助解決十多名留守村民就近就業問題,每人每月增收1500元以上。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中,她深入疫情防控一線,不懼感染風險,主動承擔高風險區返鄉人員聯絡宣傳工作和紅碼人員上門核酸檢測任務,彰顯了一名基層醫生的責任擔當。
4年多來,楊理守護著村民的健康,也溫暖著村民們的心。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一系列舉措回應了多群體、多層次的民生需求,具體回答了要如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令我十分振奮。”全國兩會結束后,楊理從北京回到村里,就被不少村民圍住了。村民們迫不及待地讓她分享在兩會上的所聽、所見、所感。
民生為本是全國兩會不變的底色。楊理說,一名來自基層的人大代表,民生問題始終是她最為關心的事情。“醫療衛生領域事關民生大事,也與我自身的工作息息相關。”在楊理看來,解決好一系列的民生需求,最直接的就是要讓老百姓得到實惠,讓老百姓的健康得到保障。
作為一名堅守在基層的全國人大代表,楊理對于村民看病難問題感受更加具體。今年,她為此提出了關于著力破解制約基層醫療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瓶頸問題的建議。
“解決好基層醫療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瓶頸問題就要不斷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充實鄉村衛生健康人才隊伍。”在楊理看來,鄉村醫生是村民的一道“健康屏障”,也一直是醫療衛生服務“強基層”的目光聚焦處。鄉村衛生院醫療配置和醫生資質好不好,直接關系到能否服務好老百姓。
“人才隊伍建設也是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的重要一環。人員擴充說明了隊伍結構的穩定,這對于村醫而言尤其重要。”楊理告訴記者,從自己的日常工作來看,鄉村醫生的工作不是一次性的診治,他們主要負責慢病管理、健康保健等公共衛生服務工作,更需要和本地居民建立長期、穩定的關系。
在楊理看來,讓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讓鄉村衛生健康人才隊伍素質更高、結構更穩定,才能更好提高基層醫院的服務能力和醫療水平,也才能讓村民們在家門口看得上病、看得好病。
“下一步,我會繼續圍繞自身工作,繼續關心醫療衛生領域的群眾呼聲,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好醫、治好病。”楊理堅定地說。
來源:懷化日報
作者:蘇明珠
編輯:蔣良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