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流光溢彩的黔陽古城,到群龍爭春的安江農校;從載歌載舞的三里侗寨,到九街十八巷的古城長龍宴……龍年春節,洪江市濃郁年味受熱捧,令來自天南海北的游客流連忘返。正月初一至初六,洪江市共接待游客107.28萬人次,同比增長637.85%,實現旅游收入15703.76萬元。
非遺民俗給力,讓年味濃起來
2月16日,走進黔陽古城,映入眼簾的是一盞盞紅燈籠、一個個喜慶“福”字掛滿街頭巷尾。
春節,黔陽古城推出長龍宴、繡球招親、漢婚大典、芙蓉樓詩會、非遺展演等民俗活動。
黔陽古城有九街十八巷,家家戶戶的房子連在一起。每到春節,好客的古城人把桌子一張接一張地拼接起來,備上好酒好菜,蜿蜒盤旋如長龍。這就是“長龍宴”。
“開席咯!上頭碗,大吉大利,黃精燉雪峰烏骨雞;第二碗,前程似錦,黔陽雪粑鴨;第三碗,牛氣沖天,干鍋高山黃牛肉”……
古城居民陳志明告訴記者,黔陽古城的傳統,過年圖吉利,火鍋、菜肴都必須是雙份,表示“好事成雙”。以前條件有限,一般上6碗;現在生活好了,上12碗,代表“月月紅”。
今年春節,一場傳統的“雪峰斷頸龍舞”民俗活動,在洪江市洗馬鄉舉行。
雪峰斷頸龍,系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舞斷頸龍是當地村民過春節的傳統習俗,用來祈禱風調雨順。
熱鬧的鑼鼓敲起來。來自該鄉的11支舞龍隊紛紛登臺亮相。擎龍柱者以龍珠引導長龍起舞,時而上下盤旋,時而搖頭擺尾,時而舒緩急促,時而左右旋轉,為新春佳節增添了濃郁的歡樂氣氛。
鄉村旅游火爆,讓人氣聚起來
蘆笙踩堂、侗歌對唱、跳竹竿舞、侗族百家宴……龍年春節,洪江市的“水上侗寨”——托口鎮三里村傳統侗家年熱鬧非凡。
三里村是托口電站建設整體移民村,曾經因交通基礎設施落后,漸漸成了“落后村”。
如今,平整寬敞的柏油路,改建后的民宿耳目一新,加上侗家特色的文化體驗,讓三里村成了人氣旺盛的“網紅村”。
“游客一房難求。我準備把自家的民宿搞個‘2.0版’。”三里村村民瞿寶林說。
三里村的華麗變身,得益于洪江市以文旅助力鄉村振興的理念。去年以來,該市對于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采取“一企一策”的方式進行解決和幫扶,實現農文旅融合新業態遍地開花。
今年春節,洪江市鄉村游火爆。沅河鎮沅城村“露營經濟”、安江鎮下坪村“民宿體驗”、黔城鎮長坡村“民俗趣味”活動成為新熱點。自駕游、自助游、短途游增長趨勢明顯。
針對節假日自駕游客的增加,該市交管及城管部門實施“柔性執法”,對于輕微的違規行為采取只提醒、不處罰的措施。同時,停車場一律免收停車費。
農耕文化名片,讓知名度火起來
2月16日,安江農校紀念園內人頭攢動,游客或三五成群,或攜家帶口,紛紛在飽飯碑前拍照打卡。
安江農校紀念園是世界雜交水稻發源地。“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這里從事教學及雜交水稻研究長達37年。
春節假期,景區開展了主題為“稻香世界 安江慶豐年”系列活動。劃龍船、黔陽漁鼓舞、稻香豐收舞、獅子舞令人目不暇接。
景區還舉辦了春節集市活動。記者看到,集市有臘肉、臘魚等琳瑯滿目的年貨;還有高廟白陶、剪紙、棕編等各式非遺手工藝品。
“這是我第一次帶家人來看看袁隆平院士生活、工作過的地方,感受到了濃烈的農耕文化。”來自廣東的游客劉杰說。
2022年,懷化市著力打造文化旅游“金三角”,即“安江農耕文化旅游區—洪江古商城—黔陽古城”核心旅游區。
洪江市舉全市之力加快建設安江農耕文化旅游區,全力打造湖南農耕文化旅游名片。2023年,洪江市依托安江農校、高廟遺址等旅游資源,啟動安江農耕文化旅游區游客集散中心等54個重點建設項目。
2024年,洪江市將承辦第三屆懷化市旅游發展大會。
春節,2024湖南衛視“新春走基層·龍騰雪峰”特別節目攝制組走進洪江市。節目通過鏡頭一一呈現古韻黔陽沅水長龍宴、黔陽古城芙蓉樓詩會、安江農校稻香文化節、三里侗寨水上歡歌、雪峰山云端懷味。
如今,黔陽古城、安江農校、三里村等一批景區知名度不斷提升,助力洪江市的年味濃起來、人氣聚起來、知名度火起來。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雷鴻濤 李林 羅藝瑤
編輯:蔣良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