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至13日,2024年洪江市(洗馬)雪峰斷頸龍舞民俗文化節在湖南洪江市洗馬鄉舉行,現場鑼鼓喧天,年味十足,點燃了喜慶的節日氛圍。
雪峰斷頸龍是洗馬當地人的祖先為紀念被唐朝宰相魏征夢斬涇河龍王而興起的民俗文化,距今有1400多年歷史。雪峰斷頸龍有十三截龍身,每截用白布、棕索子相連,一或二個龍頭,一個牌燈,兩個鏟水板,一個紅寶燈,龍頭與龍身是分開的。舞斷頸龍是當地村民過春節的傳統習俗,用來祈禱來年風調雨順,昭示著老百姓的生活越來越紅火。
2月12日上午,來自該鄉的11支舞龍隊紛紛登臺亮相,給現場觀眾帶來了一場精彩的視覺盛宴。活動現場,擎龍柱者以龍珠引導長龍起舞,時而上下盤旋,時而搖頭擺尾,時而舒緩急促,時而左右旋轉,活龍活現,恰似蛟龍行空,火龍騰云。龍頭頻頻頷首,向大家傳遞著平安和祝福,為新春佳節增添了濃郁的歡樂氣氛。
據了解,本次民俗文化節,是洗馬鄉歷史上規模最大、所有村莊全部參加的一次鄉村文化盛會。全鄉11個村都組建了龍燈,一些較大的村子還組建了二支龍燈隊,巖背后村在全鄉率先組織了一支女子龍燈隊。現場還有詼諧有趣的蚌殼燈,威風可愛的獅子燈以及豐富多彩的花燈、故事燈、香燈(草龍燈),各種燈競相上演。
會場洋溢著歡聲笑語。觀眾紛紛稱贊,“這才是中國傳統的年味,是我們老百姓非常喜歡的中國年。”
“活動非常熱鬧喜慶,充分展示了我們的傳統文化,也讓我感覺到家鄉變化越來越大,發展越來越好。我打算今年不出去,就在家里創業,到明年春節也成為舞龍隊伍的一員。”村民易思友說。
夜晚,龍燈隊還走街串巷、進村入戶,將燈舞帶入尋常百姓家,將喜慶與民共享。
活動期間,該鄉還召開“迎老鄉、回故鄉、建家鄉”座談會,開展鬧龍燈、龍燈拜年和傳統禮儀、傳統工坊、特色小吃、地方戲曲、古村古街等展示展演,讓鄉親們近距離感受民俗文化魅力,體驗傳統民俗之美。
“通過組織新春舞龍、鄉賢會、非遺文化展演等一系列活動,進一步增進了村民的凝聚力,樹立了文明新鄉風,加速了鄉村振興。”洗馬鄉黨委書記熊金華表示,今年不少多年春節未回家團聚的村民都陸續返鄉并參與其中,通過舞龍不僅豐富了春節文化生活,更凝聚了人心和力量,舞出了精氣神,舞出了新氣象。
據悉,洗馬鄉是雪峰斷頸龍的發源地,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有明代時期修建的風雨橋、接龍亭、永興寺,其中古樓坪村入選全國第四批中國傳統古村。如今,雪峰斷頸龍已成為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每年正月,舞斷頸龍、耍蚌殼已成為當地春節一項最受歡迎的娛樂活動。
來源:央視網
作者:歐峰
編輯:蔣良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