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這句由唐代詩人王昌齡寫下的千古名句,道出了王昌齡與這座城的故事。1月16日,記者來到位于黔陽古城的芙蓉樓,走進這座古老地標,感受王昌齡的詩意人生。
芙蓉樓,這座傳承了千年歷史的樓閣,與唐朝著名詩人王昌齡相伴而生。王昌齡曾在此樓中寫下了《芙蓉樓送辛漸》一詩,傳唱至今。據傳,唐天寶七年(748年),王昌齡曾建芙蓉樓,為飲酒賦詩、宴賓送客之地。因年久失修,舊址荒蕪。清嘉慶二十年(1815年),當地為紀念這位著名詩人,在城西香爐巖辟地作園,依名修建芙蓉樓。現建筑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重修。
沿著古樓臺階拾級而上,沒走多遠便見到了王昌齡的畫像,老夫子清瞿慈祥,一派大家風范,記者一行駐足許久,厚重的歷史感撲面而來。登上樓頂,俯瞰芙蓉樓前的山河風光,仿若回到了千年前的詩意江湖。
歷史一越千百年,文化傳承仍在延續。如今,芙蓉樓成為全國游客的打卡地,每逢節假日,游人絡繹不絕,或拍照或登樓賞景,或采購洪江特產,或領略當地民俗、或品嘗特色小吃,感受當地的傳統文化和“煙火氣”。
奔流沅水,牽起古今。行走洪江市,登頂古樓,讓我們與王昌齡眼里的青山明月再度相逢。
來源:邊城晚報
作者:楊玉捷 實習生 李京 通訊員 李林
編輯:蔣良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