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江市文旅宣傳片)
2024湖南衛視“新春走基層”節目首次走進洪江市,將以獨特的視角,帶領觀眾一起去感受“稻香世界 詩畫洪江”的魅力——
詩畫洪江何以“出圈”?
懷化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青青 楊玉捷 實習生 唐佳 通訊員 李林
“放排啰……”一聲聲激昂的排工號子在洪江市沅神灣旅游景區響起,1月14日,2024湖南衛視“新春走基層”特別節目走進洪江市宣傳片在此緊鑼密鼓進行拍攝。
13日舉行開機儀式后,該節目組便開始了緊張有序的籌備工作,他們將走進洪江市黔陽古城、安江農校、托口三里侗寨、雪峰山森林公園等不同的景區制作5集節目,通過鏡頭展示洪江市厚重的歷史農耕文化、豐富的旅游資源和當地百姓美好生活的風貌,助推當地文旅融合發展。
洪江市為何能吸引來湖南衛視節目組,詩畫洪江有著怎樣的獨特魅力?
(安江農校紀念園航拍圖 懷化日報全媒體記者 潘雨 攝)
這里是雜交水稻發源地
一粒種子造福世界,雜交水稻從安江農校起飛。
1月14日,記者一行踏訪洪江市安江農校紀念園,一塊書寫著“一粒種子 改變世界”紅色大字的稻米形狀石頭,高高聳立在紀念園廣場,路人爭相與它合影、拍照。
這座象征著豐收和希望的精神堡壘,吸引了全國各地的游客,也讓當地居民多了一處打卡地。
入園,排排青松蒼翠挺拔。指著不遠處一塊稻田,安江農校紀念園管理處處長謝軍說:“往東數起第三塊田,63年前,袁隆平院士就是在這里發現了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從此開啟雜交水稻的漫漫求索路。”
順著謝軍手指的方向,記者看到一塊塊規劃整齊的試驗田?!懊糠瓴シN季,學生們會在此下田實踐?!敝x軍說。
這里是一片資源豐富的綠色田野。洪江市安江盆地屬于長江流域以南地區,氣候比較溫暖濕潤,適宜水稻生長。在與安江農校紀念園隔江相望的高廟文化遺址中,曾發現了7400年前的碳化稻谷粒,稻作文化源遠流長。
碳化稻谷粒與雜交水稻,高廟遺址與安江農校,遠古與當下,成為安江“上下七千年,古今兩神農”的生動寫照。這里是雜交水稻發源地,擁有全世界唯一、中國獨有的農耕文化金字招牌。
這里是懷化旅游“金三角”核心區
舉稻為旗,“造月”引領。懷化充分發揮“雜交水稻發源地”這個世界唯一品牌的核心引領作用,把“一粒種子 改變世界”作為懷化旅游最大引爆點,建設安江農耕文化旅游區—洪江古商城—黔陽古城旅游“金三角”,推動旅游核心產品加快形成。
洪江市啟動相關標志性工程建設,全面掀起懷化旅游“金三角”高質量發展項目建設新高潮。目前,安江農校游客服務中心、高廟研究中心、安江汽車東站等項目建成使用。沅神灣旅游度假區、茶溪橙意農莊等一批鄉村旅游景點投入運營。
(黔陽古城內漢服表演)
煮一壺暖香清茶、約好友圍爐而坐……冬日的黔陽古城,“圍爐煮茶”的休閑方式在這里火出了圈。
黔陽古城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也是全國保存最為完好的明清古城之一,有“江南古建筑博物館”之美譽。
這里,龍標書院古風猶存,孔子文廟氣相莊嚴,芙蓉樓熠熠生輝,窨子屋庭院深深,這些建筑構成了古城生生不息的記憶。而亮眼的黔陽根雕、黔陽剪紙、黔陽竹編、辰河棕編、十里窯黑陶等傳統手藝,非遺類戲曲展演黔陽漁鼓、辰河高腔等旅游新業態,更使古城煥發出勃勃生機與活力。
(黔陽古城內圍爐煮茶)
“穿著漢服,走在一塵不染的石板路上感覺自己真的穿越了!”在黔陽古城景區游玩的游客們紛紛發出由衷的贊嘆。
從單一業態到多業態復合經營,從傳統美食街區到集文化、休閑、文創于一體,民俗文化、地域文化、歷史文化在這里交融共生……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2023年,該市全年接待游客約55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51億元,同比增長71%。
系列活動助推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這里多姿多彩,底蘊深厚,我們將精心拍攝,力求呈現最好的效果?!焙闲l視攝影部副主任李鵬說。
洪江市重點以沅水為紐帶,依托雪峰山國家森林公園、清江湖國家濕地公園、安江農耕文化旅游區、黔陽古城4大旅游板塊,串聯散落周邊的傳統古村落、重點示范村,逐步構建由點及線、由線帶面的全域旅游發展格局。據介紹,此次節目拍攝會涵蓋到這些旅游板塊的豐富內容。
“我把此次新春走基層活動定位于‘八有’和‘五個一’,即有龍有鳳,有詩有歌,有滋有味,有聲有色,為洪江市文旅產業留下一首歌、留下一組活動、留下一套節目、留下一支隊伍、留下一份情誼。”該欄目組總導演王飄巖說。
為了進一步擴大影響力,此次還將邀請20余家央媒、省媒、港媒赴懷開展“強信心 開新局 看懷化——央媒省媒港媒集中采訪活動”。采訪團將觀摩采訪2024湖南衛視“新春走基層”節目現場。
據悉,該節目將從大年三十至正月初四在湖南衛視新聞聯播播出。通過一系列活動,進一步打響以“天下福地懷化”明定位、以“懷景懷鄉懷味”增內涵、以“一粒種子·改變世界”樹形象的懷化文旅品牌,推動懷化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安江農校紀念園門口,一顆形似種子的石頭高高聳立。懷化日報全媒體記者 潘雨 攝)
來源:掌上懷化
編輯:唐藝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