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至18日,長沙理工大學建筑學院“文脈承行者”鑄魂鄉村振興實踐團,在輔導員王宇霖老師的帶領下,踏上了懷化洪江市的田野調查之旅。本次實踐以“十里窯侗黑陶的傳承與發展”為核心議題,旨在深入挖掘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豐富內涵與發展潛力。
實踐團和傳承人在教育基地合影
上午,實踐團一行在十里窯侗黑陶第二十八代傳人邱邦發的引領下,走進黔陽古城的十里窯黑陶教學實踐基地。在邱師傅的生動講解和示范下,團隊成員們近距離感受了黑陶燒制的精湛工藝和深厚底蘊。每一件陶器背后,都承載著一段段動人的故事,讓人不禁對這門古老技藝肅然起敬。在邱師傅的指導下,團隊成員們親手體驗了陶胚的制作過程,并在作品上留下了自己的指紋印記。
僅靠人力驅動轉盤的古法制作形式
師傅正在細化罐口
下午,實踐團前往沅河鎮十里村,探訪了古窯遺址。在這里,大家親眼見證了最原始的拉胚技藝,感受了手工藝人的匠心獨運。在與邱師傅的深入交流中,團隊了解到十里窯侗黑陶燒制技藝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這門技藝的傳承與發展,離不開一代代匠人的堅守和創新。
邱師傅為實踐團演示拉胚技法
然而,實踐團在調研中也發現了侗黑陶發展面臨的瓶頸:創新思維的缺乏與社會關注度的不足。團隊認為,要推動侗黑陶的傳承與發展,必須打破思維局限,提升社會關注度,找準非遺文化在新時代的經濟定位。
古窯的窯洞
在接下來的調研中,實踐團將以創新思維和社會關注度為切入點,探索文化傳承與經濟發展相結合的新路徑。利用洪江市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獨特優勢,激活非遺文化的文旅價值,為洪江市經濟的高質量發展積蓄新動能。同時,實踐團也將致力于推動洪江市地域文化的傳播與傳承,為當地文旅與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與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注入青春活力。
古窯旁擺放著還未燒制的陶胚
通過這次田野調查,長沙理工大學建筑學院的學子們不僅豐富了研學經歷,更在實踐中鍛煉了能力,為非遺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貢獻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審核:邱曦 終審:蔣耀南
來源:長沙理工大學建筑學院
作者:王宇霖 黃博敏 楊斯嘉 圖/李奕璇
編輯:唐藝芬
本文為洪江市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www.contacsealstone.com/content/646842/64/14193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