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在這次“狂風暴雨”的考驗中,鐵山鄉廣大黨員干部在防汛救災一線挑重擔、當先鋒、打頭陣,以守土有責、守土盡責的責任擔當迅速進入防汛戰時狀態,立足于“防”,突出于“早”,著眼于“細”,致力于“實”,在防汛救災前中后期爭當“參謀員”“戰斗員”“勤務員”,用實際行動為人民群眾筑起牢固的三座“紅色堤壩”,讓黨旗在防汛救災的最前線高高飄揚、黨徽在防汛救災最前線熠熠生輝。
在防汛救災戰前準備中爭當“參謀員”,未雨綢繆,全面部署,筑牢第一座“預防堤壩”。
全鄉各黨組織深入學習貫徹中央、省委、懷化市委和洪江市委關于防汛救災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提高做好防汛救災工作的思想認識,以“一枝一葉總關情”的為民情懷深入貫徹落實“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發展理念,時刻繃緊安全這根弦,杜絕麻痹大意。
鐵山鄉黨委政府多次召開全鄉防汛抗災工作部署會、調度會,把加強黨的領導貫穿防汛抗災全過程、各方面,迅速行動、周密部署,全面吹響“集結號”,全面打好“主動仗”。鄉干部全部取消休假和外出,落實24小時帶班值班制度,確保防汛有力、搶險有效、防災有序。
各級黨組織始終堅守在一線,以“見葉知秋”的敏銳深入一線,對重點區域、重大項目、重要點位開展“拉網式”“地毯式”排查,同步建立好隱患監控臺賬,及時進行整改閉合,切實做到不留隱患死角。全鄉7個村全面轉入應戰實戰狀態,60多名防汛土專家堅持一線進行防汛指導,3支駐村工作隊就地轉化為防汛抗災工作隊,40余名機關黨員干部下沉村片組,構筑起眾志成城的堅固防線。
在防汛救災戰斗進行中爭當“戰斗員”,沖鋒在前,勁力同心,筑牢第二座“安全堤壩”。
在面對錯綜復雜、形勢嚴峻的防汛救災工作,廣大黨員干部積極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不懼艱險帶頭沖鋒、全力奮戰,踐行“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的光榮承諾。在一線,鐵山鄉組建黨員突擊隊8支,設立黨員責任區和先鋒崗數8個,以“輕傷不下火線”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開展搜救群眾、疏散群眾、安置群眾、安撫群眾等工作,用“血與肉”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在機關,以“時不我待”緊迫感開展人員物資調度、汛情推演預報等工作,一通通電話、一次次預報、一道道指令為一線黨員干部群眾與洪水“搶跑賽跑”指明了方向,為順利安全度汛贏得寶貴時間。
7月1日下午18點,鐵山鄉收到暴雨臨災紅色警報,一小時內累計降雨量達120毫米。突發強降雨讓鐵山鄉涼竹灣村各處出現雨水倒灌,懷有5個月身孕的涼竹灣村書記李鳳萍同志還在上山下戶,查看村民受災情況、進行安全隱患巡邏,給對轉移住所有抵觸情緒的農戶做思想工作。“雖然大家都給予我特殊照顧,讓我在村部調度工作、統計受災情況,但是看著這個雨越下越大,我心里實在是放心不下。”前往下一處隱患點的村書記李鳳萍焦急地說道。本該安心養胎的她卻還堅守在一線履行一名黨員、一位村支書的職責。
而同樣堅守崗位的還有鐵山鄉自然資源所所長李敦來同志,已經60歲的他不久便要退休,但身為涼竹灣村駐村干部他也始終堅守一線,從前期隱患點摸底排查到現在的人員轉移,年過六旬的李所長同其他村干部們一起共同作戰,甚至在參與7月1日的人員轉移過程中摔傷手臂也依舊堅守崗位,給所有年輕人樹立了一個好榜樣,用實際行動讓大家明白何為一名共產黨員。
截至目前,鐵山鄉126名黨員參與防汛救災工作,配合鄉村開展敲門行動1550人次,參與巡查排險工作275人次,向3890名群眾宣講防汛救災政策,協助轉移受災群眾72戶138人,為困難群眾提供送水、送飯、送醫等微服務77次。
在防汛救災戰后恢復中爭當“勤務員”,休戚與共,攜手并進,筑牢第三座“修復堤壩”。
入汛以來,全鄉發生地質災害200余起,鄉道、村道、組道出現山體滑坡、阻斷等險情40余處。黨員干部下沉力量開展巡查,對發現山體滑坡、道路塌方、樹木滾落阻塞道路情況,及時設置警示牌,開展交通疏導和管制,聯合道路養護中心搶通道路,沒有群眾因道路損毀、房屋塌方等被困和受傷。
抓好災后恢復重建工作是最大的民心工程,鐵山鄉廣大黨員干部在災后第一時間沖進災區,與人民群眾并肩作戰,干在一起、苦在一起,全力以赴幫助群眾做好清淤和消殺工作,堅決防止“大災過后必有大疫”等情況。有序推進災后復工復產工作,聯合民政部門幫助受災群眾解決住房問題,積極推動復工復產和農田補種改種,同時向群眾廣泛宣傳汛后注意事項及防疫知識,帶動群眾全面參與、共同行動,凝聚起同舟共濟、共克時艱的強大合力。
眾力并則萬鈞舉,人心齊則泰山移。鐵山鄉全體黨員干部全力以赴投身防汛抗災一線,以實際行動詮釋了“兩個至上”的使命擔當,為守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貢獻了堅實力量。
審核:邱曦 終審:蔣耀南
來源:鐵山鄉
作者:蘇慧芳(通訊員)
編輯:唐藝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