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時節,萬物生機蓬勃。
走進洪江市太平鄉補順村,映入眼簾的是村民家門口一盆盆整齊擺放的各色花卉。競相開放的鮮花與村民幸福的笑臉相映襯,構成了一幅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
村民打整庭院花卉
補順村家家戶戶都愛在院子、陽臺養花草。近年來,該村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村民們把家里養的花草搬到門前閑置空間,通過種植花卉、綠植,以及將堆積物改造為裝飾品等方式,美化村莊環境,提升村容村貌。
細看補順鄉村振興種種舉措,“花卉下樓”還只是其中之一。
聚“內生力”加速“破圈”,黨建促成“花成景”
補順村位于沅水江畔,緊鄰安江電站,從平平無奇的“小透明”村破圈成“懷化和美鄉村”,首先得益于新一屆村委班子的主動擔當作為。
“村民投票給我,就是信任,決不能辜負!”村支書胡平上任時就暗自下了決心。
打掃衛生、栽花種草、清理河道垃圾、幫缺勞戶栽田打禾……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有黨員干部忙碌的身影。完成境內2.8公里柏油路建設,成立勞務公司,聘請村里剩余勞力對村公共場所實施微景觀改造,幫村民年創收20余萬元……一系列惠民項目的實施,有效凝聚起全村“內生力”。
談起補順村勞務公司,村民向松柏一臉歡喜。他說,通過加入公司,每日工資最高能達到200多元,月收入最高能達到6000多元,再加上村里的公益性崗位(特崗)工資,自己和妻子、孫子基本上不需要依靠在外務工的兒子生活,全家人的生活壓力大大減輕。
群眾在愛心超市用積分購買商品
該村創新“支部牽頭+村民參與”的治理模式,實行網格化管理,通過小組會、屋場會自行制定組規民約,實施人居環境“八整潔”行動,開設愛心超市,通過“以勞動換積分,以積分換物品”模式,有效激活群眾自治的內生力。
近兩年來,該村先后投入資金80余萬元、投工1000余人次,栽種花草苗木4萬余株,實施微改造200余處,硬化組級道路400米,村容村貌加速“破圈”。
迸“新活力”吸睛“出圈”,巾幗綻放“花芬芳”
鄉村振興“她”力量,婦女能頂半邊天。
補順村是個典型的移民村,村情較為復雜,在環境整治、鄰里關系、土地征收等基層治理中存在著“事多”、“嘴雜”的情況。
一切的改變,從成立女子愛鄉會微信群、舉辦“婦女文化集市”開始。
群眾在觀看婦女文化集市的文藝會演
“每月10日的婦女文化集市,不僅有文化會演,還有義剪、義診、擺攤、打平伙等活動,感覺就像一個大家庭的成員聚會。”聊起婦女文化集市,2023年懷化市“美家美婦”示范戶向萍特別開心。
撿拾垃圾、慰問留守老人與兒童、為家鄉發展建言獻策、參與村民矛盾調解、參加美家美婦評選……從被動參與變為主動參與,不斷養成收拾自家門前、主動美化環境、扮靚村莊角落、參與村里建設的習慣,該村女性逐漸成為補順振興主力軍之一。
補順女性力量的激活,不僅體現在鄰里調解、婦女集市等民生小事上,更融進入鄉村振興方方面面的大事上,打響了鄉村振興“她力量”品牌,也讓補順“婦女集市”迅速“出圈”。
激“振興力”順勢“融圈”,鄉賢賦能“花滿園”
游客中心、荷塘悅色、農莊、龍蝦養殖基地……在水韻丹霞·順然鄉村旅游區,工人們正抓緊施工。來往的村民看到這場景,紛紛給鄉賢董小元豎起了大拇指。
補順村原計劃修建一個生態農莊,董小元在村里召開的“迎老鄉回故鄉建家鄉”的座談會上得知這一消息后,實地考察了項目基地,向村里建議將農莊納入到景區中來,更好帶動景區項目發展。
水韻丹霞·順然鄉村旅游區正在施工
“農莊預計在七月底完工,每年可為集體增收5萬元,屆時,建成的景區將更好融入安江農文旅片區。”村婦女主任向桃梅介紹道。
像董小元這樣熱心為家鄉建設出力的能人志士還有很多。補順村通過開展“迎老鄉回故鄉建家鄉”活動,廣泛動員在外企業家、致富能人、大學生等各方人才建設家鄉,讓更多“智能量”注入鄉村振興,助推“花滿園”。
據統計,該村先后爭取到項目資金2000余萬元,依托沅水、丹霞地貌等特色旅游資源,打造文旅碼頭綜合體,并引資50萬建設補順農莊,打造25畝智慧果園,為全村農文旅融合發展創造了新機遇,也為順勢“融圈”,創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省級和美鄉村、村集體經濟強村夯實了基礎。
太平鄉黨委書記告訴記者,太平鄉將以補順村為示范點,在全鄉推廣‘花卉下樓’行動,因地制宜打造‘多點’美麗庭院,塑造人與自然和諧相融的民居特色,以優美環境打造最靚的招商‘名片’。
聚民力,迸活力,激效力,補順村打造了一條獨具特色的振興之路,其經驗智慧也將造福更多百姓。
來源:新湖南
作者:李林 楊洋
編輯:蔣良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