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新疆工作期間,收到學校的問候和祝福時,淚流不止……”近日,洪江市芙蓉中學援疆教師彭雪瓊圓滿結束援疆任務,回到洪江面對迎接她的洪江市教育局一行激動地說。
援疆期間,彭雪瓊在吐魯番市高昌區第三中學支教。該校教師資源極其匱乏,她入疆一年先后在高一、高二、七年級頂崗,任教6個班級,周課時量達18節。
(彭雪瓊老師的歷史課堂)
民族團結貴在交心,重在融情。為更好地做好援疆工作,她多途徑了解新疆文化與習俗,會經常利用周末時間進行家訪,將學生在校的思想動態、行為習慣等情況有針對性地與家長交流反饋。
教學中,她結合自己的管理經驗、特長和學科優勢,將新的教學理念、教研模式及教法學法送到一線教師的心中,對中學歷史教育的焦點問題耐心地解讀答疑,對課堂教學為老師們傾囊相授,贏得當地領導和老師們的一致好評。同時,在工作之余,把湖南好的教育理念、鄉土文化介紹給當地的孩子,讓當地的孩子了解博大的中華文化。
(洪江市教育局一行在懷化高鐵南站迎接“雪峰鳳凰”歸鄉。)
兩年的援疆路,她克服了一開始的水土不服,克服了和年幼孩子、丈夫千里分離之苦,用“雪峰水”澆灌“天山之花”。在教改教研工作中,她獲得“優秀指導教師”榮譽稱號,并先后獲得高昌區“優秀示范課”“專題講座一等獎”“教育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湖南省始終把教育援疆作為“筑基工程”,一批又一批的教師跨越千里,奔赴新疆。近年來,地處雪峰山區的洪江市芙蓉中學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接續派駐優秀青年教師實行文化潤疆,教育援疆,將滾燙雪峰情,源源不斷地送往天山腳下,浸潤出最美的“雪蓮花”。
來源:掌上懷化
作者:鮑思維 舒群
編輯:蔣良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