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有展現中國史前文化絢麗畫卷的高廟遺址,這里有袁隆平院士潛心研究雜交水稻并生活工作了37年之久的安江農校,這里有保留完好的中式、蘇式、美式建筑并存的黔陽地委行署……細數“世界稻都”安江,其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令人震撼。6月12日—13日,“農耕探源安江行”主流媒體采訪團深入洪江市安江鎮多地采訪,挖掘農耕文化所蘊含的時代價值,全景式報道洪江市委市政府為持續擦亮世界稻都名片的新作為、新路徑。
禾下乘涼夢,十里稻花香。安江是“雜交水稻發源地”,袁隆平院士曾在安江農校從事教學及雜交水稻研究長達37年,從此書寫“一粒種子改變世界”的傳奇。
安江農校校訓碑
穿過古色古香的校門,袁隆平親筆題寫的“愿天下人都有飽飯吃”幾個黃色大字在斑駁的紅墻上十分耀眼。懷著崇敬的心情,采訪團循著安江農校發展的歷史主線,特別是對袁隆平院士發現和研究雜交水稻的艱難歷程進行參觀學習。袁隆平院士生活、工作多年的舊居、老校舍、科研樓、實驗室、試驗田……幾十年前的模樣歷久彌新,吸引著大家長時間駐足拍照、打卡紀念。
近年,研學、黨建活動成為紀念園的主流業態。安江農校紀念園管理處處長謝軍介紹,紀念園園區教室充足、戶外場地寬敞,一次性可同時容納2千名左右學生開展研學活動。園區內的水稻試驗田和果園培育基地面積約為315畝,約占了園區面積的50%。園區水果品種豐富,有柚子、橘子、桃子和梨等,周邊還有幾千畝農田,這些資源都非常適合學生在園區開展農耕文化體驗等實踐課程。2024年春季研學共接待了102個班級開展活動。
洪江市委市政府堅決扛起雜交水稻發源地的責任擔當,高度重視紀念園提質改造工作,完成了研學室外場景布置、數字化教室、數字化展陳、安江農校周邊環境整治等,以提升研學服務質量。此外,還打造了沉浸式情景劇、牛棚民宿、稻香餐廳等項目以豐富園區業態。
高廟遺址保護利用中心展館展出的白陶瓷器文物復刻品
與安江農校隔江相望的是高廟遺址,兩者“一古一今”,成為安江“上下七千年,古今兩神農”的生動寫照。高廟文化的確認在中國百年考古史、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研究長江中游地區文明起源當中一個重要的支點。
“近年來,洪江市以打造懷化旅游“金三角”與承辦第三屆懷化市旅發大會為契機,立足豐富的農耕文化資源,加快農文旅深度融合,奮力推進安江農耕文化旅游區建設。”媒體見面會上,洪江市委副書記向勝科介紹了安江重大文旅項目建設進度并推介了多條旅游路線。
據悉,安江農耕文化旅游區核心項目包括雜交水稻發源地博物館、高廟考古遺址公園、現代農業科技園及現代農業體驗項目、傳統農耕文化體驗項目和民宿體驗項目等。
目前,安江農校游客服務中心、迎賓廣場、文化長廊及高廟遺址碼頭提質改造等項目已建成并投入使用。雜交水稻發源地博物館、高廟遺址博物館、高廟遺址保護展示等項目預計于8月底完工試運營。
向勝科還表示,大力發展文旅,安江區位優勢明顯。從安江出發乘高鐵15分鐘可抵達懷化,距離最遠的通道自駕也不到兩小時車程,可串聯懷化的各個景點打造不同特色的精品線路。
洪江市以內,安江周邊20分鐘半徑內有下坪村黔之橙體驗區、補順村鄉村旅游度假區,可以親水近水、露營、采摘,還有千畝稻田、千畝柑橘園等。40分鐘可以到黔陽古城,感受明清建筑和文化。1小時可以到達雪峰山國家森林公園、蘇寶頂、清江湖國家濕地公園,冬天可觀雪,夏天可避暑,還有沅城度假旅游區、三里海上侗寨,無論自駕游、親子游,還是研學游,都將不虛此行。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 張笛
編輯:蔣良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