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文化名樓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載體,包括在中國歷史上有重大影響的,被歷代人民公推公認的,代表中華文化精髓的,保留了中國古代傳統建筑風格的樓、閣建筑及重要遺址、遺物。近日,在中國文物學會歷史文化名樓保護專業委員會第十六屆年會暨第十九屆名樓論壇工作交流會上,通過匯報、專家評審等環節,我市芙蓉樓憑借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獨特的建筑風格獲得專家們一致好評,成功申報“中國歷史文化名樓”。
芙蓉樓,坐落于沅、?水匯流之處,為古典園林建筑,占地4250平方米,芙蓉樓景區內景色優美,筑疊巧思、錯落有致。據傳,唐天寶七年,王昌齡被貶龍標縣尉后,建芙蓉樓,為飲酒賦詩、宴賓送客之地。因年久失修、舊址荒蕪,為紀念這位著名詩人,于今址依名建芙蓉樓。
走進景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龍標勝跡門,穿過這道門能看到芙蓉樓巍然聳立,為兩層純木結構,重檐歇山頂,一樓中堂內,掛有一幅王昌齡畫像,二樓有明軒可供遠眺,園內景色可盡收眼底,周圍有聳翠樓、半月亭等古跡,與自然的山石、江水、林木巧成布局。
芙蓉樓是我市標志性景點,歷史文化源流久遠,被譽為“楚南上游第一勝跡”,歷代文人墨客都曾在這里留下詩篇和文章,特別是唐代著名詩人王昌齡在這里宴賓吟詩,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不朽篇章,芙蓉樓也因王昌齡而名聞遐邇。
“這座重檐歇山頂的樓就是芙蓉樓,全樓共有48塊門窗,精雕細刻、風格古樸。唐天寶年間詩人王昌齡曾登樓飲酒賦詩,并在此留下‘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以及‘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等千古絕唱。這些詩篇也成為王昌齡留給黔陽古城永垂的文化根脈”。芙蓉樓景區講解員陳璐介紹道。
芙蓉樓不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座歷史的見證者,它記載了歷朝歷代的繁榮和興盛,也見證了洪江市的歷史變遷,芙蓉樓的每一個磚頭、每一塊石頭都充滿了歷史的痕跡和故事的韻味,這次成功申報“中國歷史文化名樓”,堪稱名副其實、實至名歸。
黔陽古城景區負責人王悄表示,芙蓉樓成功申報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樓”,這是對芙蓉樓本身的歷史和文化價值的肯定,也是對洪江市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工作的鼓勵和推動。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利用芙蓉樓這一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接下來,他們會實施一系列的保護修繕工程,同時,還將通過舉辦各類文化活動、推廣旅游線路等方式,讓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賞到芙蓉樓的歷史文化魅力。
審核:邱曦 終審:蔣耀南
來源:市融媒體中心
作者:邱思雨 楊振鐸
編輯:唐藝芬
本文為洪江市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www.contacsealstone.com/content/646754/75/13218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