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c8yie"></strike>
    <ul id="c8yie"></ul>
    當前位置:

    深化走轉改 記者一線見聞 | 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雜交水稻發源地安江農校紀念園見聞

    來源:新湖南 編輯:唐藝芬 2023-07-15 10:11:09

    橫幅.jpg

    (安江農校紀念園入口處,一顆標有“一粒種子改變世界”紅色大字的稻米石雕高高聳立。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周紫云 攝)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姚學文 肖暢

    【核心提示】

    “上下七千年,古今兩神農”,位于雪峰山下、沅水之濱的洪江市安江鎮,孕育了絢爛多姿的農耕文化。2017年,在安江鎮境內的高廟文化遺址中,發現了7400年前的碳化稻谷粒,將中華文明史上溯到7800年前。

    70年前,青年袁隆平踏進與高廟遺址隔江相望的安江農校,在這里開始了長達37年的雜交水稻研究生涯,并成功培育出雜交水稻,因此獲得共和國勛章和“雜交水稻之父”的殊榮。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如今,“一粒種子改變世界”的接力棒,仍在安江農校傳遞。

    【一線見聞】

    一粒種子從安江發源,撒播世界

    袁隆平院士離開我們已有兩年多,許多人一直在用不同的方式紀念他、緬懷他。在洪江市,有關部門將袁隆平工作、生活37年的安江農校,轉型建成安江農校紀念園。

    盛夏季節,記者抱著虔誠的“朝圣”之心,冒著滾滾熱浪,踏訪這塊神圣土地,聆聽袁隆平與雜交水稻的故事,感受科研先輩與饑餓作斗爭的頑強精神。

    紀念園入口,一塊書寫著“一粒種子改變世界”紅色大字的稻米形狀石頭,高高聳立。

    入園,排排冬青立于道路兩側,蒼翠挺拔,像衛士般,守護稻田里升騰的夢想。

    “往東數起第三塊田,63年前,袁隆平老師就是在這里發現一株‘鶴立雞群’稻,從此開啟雜交水稻的漫漫求索路。”安江農校紀念園管理中心主任謝軍介紹。

    循聲望去,只見冬青后一片20余畝的試驗田被分成若干塊,嫩綠的秧苗在風中搖曳。田壟邊,習近平總書記叮囑的“中國人要把飯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字樣格外醒目。不遠處,袁隆平所書紅底黃字“愿天下人都有飽飯吃”的校訓,在烈日下閃著金光,時刻警醒來人。

    吃上一餐飽飯,曾經是多少中國人的夢想。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水稻產量平均每畝不到300公斤。糧食異常緊缺,中國人嘗到了饑餓的滋味。3年自然災害,更增添了國人對于饑餓的恐懼。

    70年前,從西南農學院畢業,本可以選擇大城市工作的袁隆平,懷揣“愿天下人都有飽飯吃”的心愿,來到偏遠的安江農校,幾經波折和思考,毅然將研究方向從紅薯、西瓜轉向水稻。

    科研的道路從來不平坦。

    在紀念園一角田邊的樹上,寫有一行“禾苗被毀事件發生地”的字樣,告訴人們這里曾經發生過令人痛心的往事。

    1968年的春夏之交,袁隆平帶著學生,滿懷希望將多年研究的試驗苗播種下去。然而,第二天袁隆平來到試驗田查看,田里一片狼藉,秧苗被全毀,多年心血毀于一旦,袁隆平痛心疾首。

    然而,再漫長的黑夜,也總有天亮的時候。

    在安江農校30多年艱難的科研歲月里,袁隆平相繼發現了“鶴立雞群”天然雜交稻;挑戰傳統遺傳學理論權威,撰寫了世界上雜交水稻領域的第一篇科研論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帶領團隊,開展了一系列的科研攻關,推動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生產上成功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國家。1981年,袁隆平牽頭研究的“秈型雜交水稻”項目,獲得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國家特等發明獎。

    如今,一顆種子,改變了世界。隨著雜交稻種子在世界各地播撒,袁隆平“愿天下人都有飽飯吃”的宏愿,生了根、結了果。

    傳承袁隆平精神,守護國家糧食安全

    “作為世界雜交水稻的發源地,安江的種業基礎和文旅資源獨具特色,我們要發揮好這一優勢,傳承袁隆平精神,在守護國家糧食安全和促進文旅產業發展中作出應有貢獻。”談起建設安江農校紀念園的初衷,洪江市委書記鄭小胡說。

    出于學校發展考慮,2002年,安江農校整體搬遷至懷化市區,2003年安江農校與懷化機電工程學校合并升格為懷化職院。

    “作為全日制辦學的農校搬遷后,原有校園如何利用,學校和地方都花了不少心思。”洪江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金國華介紹,“現在,這里一方面作為懷化職院的分校區,承擔實踐教學、繼續教育培訓、科研等任務,另一方面則由地方投資建設紀念園,講好雜交水稻的故事,弘揚袁隆平精神。”

    作為紀念園,建設已初具雛形,校園里綠樹成蔭,鳥語花香,基礎設施日趨完善。雜交水稻紀念館已建好,展品、資料豐富。袁隆平生活和工作的多個場所保存完好。

    “每天來參觀的人不少,有國內的,也有國外的。有科研工作者,也有學生。今年以來,紀念園累計接待游客超30萬人次,較去年同期翻番。”安江農校紀念園管理中心主任謝軍介紹,作為全省農技專業人才培訓基地,紀念園每年有近7000名農民骨干、農技人員等來此培訓、進修。

    “但目前我們仍存在文旅業態不夠豐富、游客接待軟硬件需進一步提升、宣傳力度不夠等問題。”鄭小胡介紹,下階段,紀念園將整合資源、補齊短板,申報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打造全國知名研學基地。同時,懷化市將以農校為中心,規劃建設雜交水稻國家公園,申報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以稻作史(高廟遺址)、雜交水稻發展史為主線,進一步挖掘雜交水稻發源地全球性意義。

    夏天烈日灼灼,園內隨處可見的參天古樹,灑下片片陰涼。行至一棟兩層磚房前,謝軍停下腳步,“這是雜交水稻研究成功后修建的科研樓,雜交水稻的許多新成果,都誕生于此。”記者環顧四周,只見試驗田、網室、玻璃溫室里,禾苗青青、長勢喜人。

    目前,紀念園仍是開展雜交水稻研究的重要場所,懷化職院雜交水稻科研團隊在這里接續耕耘。土生土長的懷化人、“80后”王志強,是其中的新生代代表之一。

    “袁隆平老師的精神品格,深深影響了我。”2015年,王志強如愿來到安江農校工作,成了雜交水稻“追夢人”。

    播種、施肥、趕花,觀察、記錄、復選,分類、編號、登記……年復一年,王志強和前輩一樣,將心血和汗水灑在廣袤田野。僅2022年,王志強所在團隊就有8個雜交水稻新品種通過國省認定。其中,超級稻品種——“民兩優絲苗”已實現科研成果轉化。

    “將新技術、新方法、新理論應用于傳統育種并創新發展,是下階段我們需要征服的一座‘高山’。”王志強說,“直面挑戰,奮力前行,守護國家糧食安全,我們責無旁貸!”

    徐徐清風,將科研樓旁的蔥郁古樹,吹得沙沙作響。抬頭一望,40年前,袁隆平夫婦在附近栽下的兩棵丹桂,今已亭亭如蓋。

    【記者手記】

    心在最高處,根在最深處

    在安江農校紀念園,我們步子邁得很輕,生怕驚擾了見證袁隆平從青絲到白發奮斗的一草一木、一屋一舍,更怕驚擾了顯微鏡下的發現、稻田里的生長,以及瑯瑯書聲里的少年志。

    時光挑高了樹,也將“禾下乘涼夢”“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映照得更加清晰、明亮。

    一條路,走了一輩子。袁隆平的這份執著,如燈塔般,指引源源不斷的后來者,接力賽跑。

    于是,一代代拓荒者、耕耘者,秉承“愿天下人都有飽飯吃”的初心、牢牢守住“中國人要把飯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的使命,躬身田疇、咬牙攻關,一個目標接著一個目標。

    他們的心,在最高處;他們的根,在最深處。

    面對未來,懷化市和洪江市的決策者有了更宏大的決心、更新的藍圖、更堅實的腳步。

    我們期待,“喜看稻菽千重浪”的豪情,在這里得到更加絢麗的綻放!

    (原載《湖南日報》2023年7月15日03版)


    來源:新湖南

    編輯:唐藝芬

    閱讀下一篇

    返回洪江市新聞網首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9999| 成人欧美1314www色视频| 精品丝袜人妻久久久久久| 扒开双腿猛进入女人的视频| 免费扒丝袜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AV色香蕉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国产成人高清亚洲一区久久| 一区二区高清在线观看| 五月天婷婷精品视频| 中文字幕精品久久久久人妻|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一区| 天天干天天色综合| 网络色综合久久| 免费日本黄色网址| www国产无套内射com| 最新版天堂中文在线官网| 欧美人猛交日本人xxx| 欧美丰满熟妇xxxx性ppx人交| 最近2018免费中文字幕视频| 日韩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三级s电影| 日本中文字幕有码在线视频 | 人妻av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做暧暧免费小视频| 亚洲国产第一区| 久久精品九九亚洲精品| 一本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87午夜伦伦电影理论片| 门卫老董趴在我两腿之间|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日日|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97不卡|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高清|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日韩不卡|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 中文字幕三级在线不卡| аⅴ中文在线天堂| 18禁无遮挡羞羞污污污污免费| 骚视频在线观看| 色欲欲WWW成人网站| 第37部分夫妇交换系列| 看视频免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