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蔽挥谇擎傹垬松缴系溺姽臉强梢哉f是黔陽古城最具代表性的明清建筑之一。鐘鼓樓自明成化八年始建起,幾經磨難,最終得以保存至今。今天讓我們跟隨記者的腳步一起去了解它的前世今生。
從古城墻遺址沿鐘坡上行,便是古龍標山,宛若城標的鐘鼓樓高聳于斯。鐘鼓樓始建于明成化八年,歷史上幾經戰火洗禮。相傳當年太平天國的“翼王”石達開在攻打黔陽城的時候,引爆了軍火庫里的火藥,整座普明寺都被燒毀,只有鐘鼓樓幸免于難,被保留了下來,因此鐘鼓樓也被稱為“幸運樓”。
鐘鼓樓為三重檐方亭尖頂木結構,占地二百平方米,高十四米,有旋梯可上。紅木與黑瓦彰顯了鐘鼓樓厚重的歷史,如飛鳥般的飛檐翹角,又平添了一絲輕盈活潑的氣息。樓宇各層有矮欄,登高遠望,古城美景盡收眼底。
古代城鎮中的鐘鼓樓不僅是一種景觀,還具備一定的功能。鐘鼓樓是普明禪寺的佛教廟堂的附屬,上面有鐘有鼓,在太平盛世的時候起到報時的作用,所謂“晨鐘暮鼓”即是如此。如在戰亂時期一旦發現軍情,還能起到報警的作用。
鐘鼓樓側方,還有一顆香樟樹。唐天寶年間,王昌齡被貶到這里,傳說此樟為他當年親手所植,故稱之為“昌齡香樟”,香樟旁就建著王昌齡的雕像。如今香樟成為當地人祈福求愿的寶地,很多人將自己的愿望寫于紅絲帶系于樹枝上,以求愿望成真,樹下鐵鏈也掛著不少象征著愛情的鎖,祈求愛人永不分離。在鐘鼓樓旁,還有一顆其貌不揚的鐵樹。它樹徑不大,卻已有上千年的樹齡,經歷了紛飛戰火才得以保存至今。
這顆千年鐵樹有著1250年的歷史,也是國家一級保護的古樹名木,在2004年遭賊人挖盜,當年以數十萬元轉賣至上海,經省、市警民協同偵破,才得以回歸故里。鐵樹寓意著堅定不移、長壽富貴、吉祥如意,為更好地保護鐵樹,就把它移栽到這里。鐵樹旁還有一方石碑,記錄了鐵樹的前世今生。
審核:邱 曦 終審:蔣耀南
來源:市融媒體中心
作者:邱思雨、梁孝亮、邱百靈(實習記者)
編輯:劉斯苑
本文為洪江市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www.contacsealstone.com/content/646655/50/12053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