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前,我還是一名貧困戶,6年間,在國家政策的扶持,在黨和政府的關心幫助下,我成功擺脫了貧困,走上了小康路。聽了二十大報告后,讓我對今后的農業產業發展,水稻制種工作充滿了信心,堅定了信念。”10月24日,在洪江市熟坪鄉羅翁村,雜交水稻制種大戶蔣明良正和基地農戶對剛種下的油菜進行澆灌施肥,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呈現在百畝油菜基地里。
“我們充分利用土地,實行‘稻油輪作’模式,這樣可以進一步增加收入,土地也不會浪費。”蔣明良告訴記者,水稻收割完以后,種植油菜既可以蓬松土地,又可以增加收入,一舉多利,雙豐收。
蔣明良是一名典型的貧困戶,世代為農,家庭主要經濟來源僅靠種植水稻。為了讓家人生活過得更好一些,2008年,蔣明良在同鄉的介紹下,一同來到海南務工,主要從事雜交水稻制種工作。但多年在外的打拼,并沒有使蔣明良的家境發生太大的改變,一家人的日子依舊過得十分拮據。
隨著國家對農業產業發展的高度重視,并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扶持力度越來越大,這讓蔣明良萌生了回鄉創業的想法。2016年,有著8年制種經驗的他辭去了海南的工作,毅然決然地回到了熟坪鄉羅翁村,并聯合幾個志同道合、有著經驗豐富的水稻制種農戶,在本村和周邊村鎮集約三百余畝土地開始了雜交水稻制種工作。農忙時期每天需要雇50個工人以上,據說今年已累計雇傭600余人次,人工費近10萬,其中脫貧戶占多數,一定程度上激活了村里剩余勞動力,進一步實現土地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蔣明良說,回到家鄉從事雜交水稻制種工作,他特別踏實,從粗放耕作變半機械化耕作,從傳統農民轉變為“產業新型農民”,得益于政府積極宣傳農機購置補貼等政策,為他們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撐,并與深圳兆農農業有限公司簽訂定向買賣合同,解決了銷售問題。今年雖然天氣沒往年好,但他們的雜交水稻制種除去各種開支有30萬元以上的收入。他逐漸成為雜交水稻制種大戶,成為新時代的“職業農民”,口袋鼓起來了,生活富起來了,他很開心。
10月22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圓滿完成各項議程勝利閉幕。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更是為蔣明良今后制種工作指明了方向,堅定了信念,增強了信心,讓他看到了農業發展的新希望。他說將充分發揮雜交水稻制種大戶帶頭示范作用,積極引導更多農戶參與其中,增加收入,讓更多的人日子富起來,為推動農村經濟發展貢獻自己力量。
審核:邱曦 終審:蔣耀南
來源:市融媒體中心
作者:江智敏 鄭春艷
編輯:唐藝芬
本文為洪江市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www.contacsealstone.com/content/2022/10/24/11973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