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里都是一些日常生活用品,老百姓都可以憑借積分去兌換。”走進湖南洪江市黔城鎮茶溪村“慈善愛心超市”,貨架上的商品琳瑯滿目,蔬菜瓜果、米面糧油、生活用品等陳列整齊。然而,與商品標價簽并排而立的商品兌換分值令人眼前一亮。洪江市黔城鎮茶溪村黨委書記、主任施承兵說,制定“愛心超市”積分管理制度,用積分兌換生活用品的方式,提升村民在環境衛生、產業發展、移風易俗、勤儉節約等方面的參與率。
近年來,湖南省洪江市多措并舉,積極探索文明實踐管理新模式,創新工作方法,打出“積分管理”“愛心超市”組合拳,激勵引領廣大群眾踴躍參與到人居環境、志愿服務、社會治理等工作中來,以行動換積分,用積分兌出文明新風尚,有效提升了轄區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走出了一條具有洪江特色的文明實踐路徑。
積分“兌”出文明新風尚
為了帶動移風易俗實現新突破,鼓勵廣大群眾爭做移風易俗的倡導者、踐行者,持續樹立鄉風文明新風尚,茶溪村“愛心慈善超市”以村民自治為依據,建立“以表現換積分,以積分換實物”的激勵機制,弘揚先進,正面引導,共同建設一個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同時,“愛心慈善超市”還成立由老黨員、新鄉賢、退休干部組成的積分評審領導小組,定期召開積分評審會,對積分進行臺賬管理、積分審定和公示,確保積分管理制度的公信力和群眾認可度。目前,“積分兌換”機制已經成為茶溪村村民互學互比互促的“大舞臺”。
施承兵表示,為解決“愛心超市”運營資金難題,茶溪村通過“財政補助+社會捐贈”模式,注重發揮新“鄉賢”力量,組建“愛鄉會”,發動村民和各界熱心人士自發捐款捐物,保障愛心超市正常運營。
除了茶溪村,“愛心超市”“積分管理”還在多個地區進行試點。在洪江市黔城鎮古城社區,“愛心超市”由積分兌換區、愛心捐贈區、營業區等部分組成。營業區主要是古城當地的特色產品,如洪江碧玉、根雕和竹藝編織作品,用于對外銷售,這樣能增加超市自身造血功能,確保愛心超市正常運營;自從洪江市安江鎮下坪村進行“積分制管理”,農村群眾參與環境整治、志愿活動熱情更高。為調動更多群眾的積極性,下坪村設置德治積分公布欄,“每季度”在公布欄上公示前30名積分獲得最高者,在全村形成大家努力“掙”積分的良好氛圍,把全村老百姓都發動了起來。
據了解,自推行“愛心超市”“積分管理”以來,洪江市各鄉鎮已有12770戶3萬余人參與積分,累計積分達到127.7萬分。如今愛心超市積分制管理不僅在志愿服務、移風易俗、環境治理上發揮重要作用,還在基層自治引導上持續發力。
多措并舉 探索全新路徑
持續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構建“移風易俗長效化”管理機制,打造“愛心超市”,將積分制管理理念引入鄉風文明建設中,實際上是洪江市積極探索文明實踐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洪江市建設“五有”標準,推進“五化”建設,即陣地建設智慧化、理論宣講本土化、志愿服務品牌化、移風易俗長效化、經費保障多元化,實現文明實踐在基層遍地開花,在洪江市落地生根。
在陣地建設方面,洪江市緊抓陣地規范化建設。全面整合現有公共服務陣地資源。盤活老祠堂、老村部、閑置教學點等,為下一步全覆蓋打下堅實基礎;創新智慧云平臺建設。以微網格為基礎,在各網格內搭建智慧化服務平臺,用于開展政策宣傳、文藝活動、民意征集、志愿服務活動等,通過線上線下同步開展文明實踐活動,實現全城聯動、全域覆蓋、全民參與;推進特色基地建設。通過整合市圖書館、市體育中心、民間博物館、非遺文化體驗館、各類產業園等資源,把傳承傳統文化、紅色文化、鄉村振興與文明實踐緊緊結合起來。
“大樹底下講故事”等本土理論宣講品牌
在運行機制方面,洪江市落實“三個”機制,著力破解“聯動難”。一是健全組織機制,二是建立協調機制,三是創新“微網格+文明實踐”融合機制;實行品牌化管理,著力破解“推廣難”。通過品牌化管理,推動文明實踐活動向標準化、規范化方向發展;筑牢經費保障,著力破解“運行難”。將文明實踐活動、項目納入財政預算,撥付工作經費。動員和鼓勵民間資金投入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成立由愛心人士、本土企業家、黨員干部等人員發起的“鄉賢基金”,提高群眾滿意度、幸福感。
在隊伍培養方面,洪江市組建理論宣講隊伍。用本土的語言、本土的事例,本土的教材宣講黨的創新理論、政策法規和文明衛生觀念等,將理論政策與鄉土文明深度融合;壯大志愿服務隊伍。在全市建立起“總隊+分(支)隊+N”“全科式、覆蓋型”的隊伍體系,服務范圍做到了常住人口全覆蓋;培育新人。激勵廣大群眾踐行文明美德,將文明實踐“虛功做實”,將文明實踐的觸角延伸到廣大人民群眾生活的各個方面。
接下來,洪江市將繼續推出創新舉措,突出自身優勢與本土特點,把文明實踐工作與鄉村振興、社會治理、文明創建相結合,持續推進高水平文明實踐建設,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的需求。
來源:新華網客戶端
編輯:唐藝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