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向雷鋒墓敬獻花籃并參觀雷鋒紀念館時強調,學習雷鋒精神,就要把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質追求融入日常的工作生活,在自己崗位上做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在黔城鎮鎮政府,也有這樣一位青年干部,自2017年參加工作以來,他一直奮斗在基層最前線,黨建、扶貧、駐村、巡查、辦公室他都能完美完成,他說,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就是要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做一名立足崗位奉獻青春的 “螺絲釘”。
眼前這位在辦公室里與同事討論工作報告材料撰寫的青年干部就是諶宣合,身為黔城鎮黨政辦副主任的他,如今撰寫材料已是信手拈來,是鎮里不可或缺的“筆桿子”,然而在四年前,對于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畢業的他來說,黔城鎮里高標準、高工作量的黨建工作一度給他帶來的極大的挑戰和壓力。
“從大都市到鄉鎮工作,最大的壓力來自知識恐慌和本領恐慌,從一行行的電腦代碼到嚴謹細致的黨建工作,再到稍帶靈活的黨政工作,從駐村干部轉換為駐社區干部,一次次的角色轉換讓我知道只有不斷學習,向領導學,向同事學,向群眾學,才能在工作時擁有風雨不動安如山的定力和從容。”談起這幾年的工作經歷,諶宣合深有感觸。
同時,諶宣合也兼任牛頭灣社區駐社區干部。筆桿子了得的同時,既能張開嘴皮子,也能邁開泥腿子。在社區,他能積極耐心的與社區群眾溝通,能深入基層一線,開展防溺水、禁漁禁捕、門前三包等工作宣傳和巡查,即使工作遇到群眾不理解,他也能恪守基層干部的品德和操守,耐心做群眾思想工作。
“婆婆,在這里洗衣服啊。”“嗯,怎么了?”“沒有了,在這里洗衣服很危險的,以后還是不要到河邊來洗衣服了,要注意自身安全了!”在牛頭灣碼頭處,諶宣合正在勸返一位在河邊洗衣服的老人,作為基層干部的諶宣合幾乎是每天到河邊來巡查,群眾的安全總是他最關心的事情。
牛頭灣社區黨總支委員高若非介紹,牛頭灣社區是一個社情比較復雜的社區,諶宣合到社區以來,工作認真負責、兢兢業業,在疫情防控、防溺水、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他都是沖鋒在第一線,從沒有怨言,甚至有時候晚上加班到凌晨一、兩點鐘,強有力地推進了社區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黔城鎮干部唐韜告訴記者,諶宣合工作非常認真負責,團結同事,他們在同一個辦公室,經常會相互交流,探討工作當中的難點,能力和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工作中配合得越來越有默契,既是同事也是戰友。
作為鄉鎮黨政辦的負責人不管走到哪里,諶宣合都十分注重知識的更新,筆記本便成為了他的隨身“法寶”,不管是會議記錄還是寫作靈感,他都會第一時間記錄整理,并時刻提醒自己,要認真吃透上情、摸清下情,確保工作思路有創新,工作方法更靈活,以不斷豐富和完善工作。四年來,他已經寫滿了多個筆記本,翻開一本本筆記本,工整的筆記,記錄了他工作的點點滴滴。
基層工作異常辛苦,加班是家常便飯,諶宣合是共產黨的干部,是父母的兒子,也是妻子的丈夫。因為工作,諶宣合陪伴家人的時間確實很少,但是家人的理解與大力支持給了他繼續前行的動力。
螺絲釘雖小,卻意義重大,螺絲釘雖短,卻觸及深遠。諶宣合甘于做一顆“螺絲釘”,用樂于奉獻的精神,務實求真的態度,將螺絲釘的價值發揮到極致,為黨和國家的事業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作為洪江市廣大基層干部中的一員,有那么多的鄉鎮同志并肩奮斗,諶宣合倍感珍惜。通過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他認為,要不斷學習,提升本領,腳下多沾泥土、心中沉淀真情,努力為洪江市兩城三區建設,為黔城鎮爭先創優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審核:邱曦 終審:蔣耀南
來源:市融媒體中心
作者:?楊振鐸
編輯:唐藝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