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2月22日、23日,周恩來在向參加全國農業會議、鋼鐵會議、財務會議代表的講話中,闡述了新中國經濟的幾種關系:(一)城鄉關系,確定了城市領導鄉村、工業領導農業的方針。(二)內外關系,國家建設以國內力量為主,生產建設上要自力更生,政治上要獨立自主,我們歡迎友邦在平等互助基礎上的幫助,現在同帝國主義國家也可以在有利的條件下做買賣,對此我們既不拒絕,也不強求。(三)工商關系,以工業為主,要鼓勵私人資本發展工業生產。(四)公私關系,確定以公為主,要引導私營企業走新民主主義道路。經過一個相當長的時期,使我國健全地、有步驟地、不急躁地走向社會主義。(五)勞資關系,必須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保護勞動和限制私營資本。(六)上下關系,指中央與地方的關系,目前我們還不能完全做到集中和統一,但也不允許各自為政,既要利于國家統一,又利于因地制宜。必須正確處理這六種關系,才能使各方面的計劃掌握重心,準確地加以實施。
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報》傳達了毛澤東的指示:“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各地立即掀起了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熱潮。“文化大革命”期間,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達1600多萬,國家和企事業單位為安置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所支出的經費超過一百億元。
1973年12月22日,中共中央發出鄧小平任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委員、參加中央和軍委領導工作的通知;中央軍委發布八大軍區(北京軍區、沈陽軍區、濟南軍區、武漢軍區、南京軍區、福州軍區、廣州軍區、蘭州軍區)司令員對調的命令。
來源:中央黨史研究室
編輯:肖焙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