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10月29日,毛澤東邀集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執行委員會的委員,座談私營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問題,希望他們認清社會發展規律,掌握自己的命運,進一步接受社會主義改造。11月1日至21日,全國工商聯執行委員會舉行會議,學習毛澤東講話,聽取陳云、陳毅關于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問題的報告。會議號召全國工商業者在黨的領導下積極接受社會主義改造。11月16日至24日,中央政治局召集有各省、市、自治區黨委代表參加的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的會議,討論并通過《中央關于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問題的決議(草案)》(1956年2月24日,中央政治局作了個別的修改,追認為正式決議)。決議提出在對較大的私營企業實行公私合營的基礎上,把對私營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從個別企業的公私合營推進到全行業公私合營,實行定息制度。這是從資本主義私有制過渡到完全的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具有決定意義的重大步驟。
1981年10月29日,國務院批轉國家經委、國務院體制改革辦公室《關于實行工業生產經濟責任制若干問題的意見》,并發出通知指出,工業生產經濟責任制不僅要和利潤掛鉤,而且要和產量、質量、品種、成本等掛起鉤來。這就要求企業建立健全明確而又具體的崗位責任制,實行全面經濟核算,改善經營管理,實現各項技術經濟指標,全面完成國家計劃。
2001年10月29日,江澤民會見王津平率領的臺灣“中國統一聯盟”訪問團時指出,我們將繼續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的基本方針和1995年提出的發展兩岸關系、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八項主張。兩岸關系改善與發展的根本障礙是臺灣當局拒不接受一個中國原則。只要臺灣當局明確接受一個中國原則,兩岸對話與談判即可恢復。
來源:中央黨史研究室
編輯:肖焙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