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名紅軍戰士血染黔陽
對于紅軍的傷病員,反動派手段極為毒辣。為追捕紅軍傷病員,采取層層設關立卡,搜山查戶。一個掉隊紅軍雙腳浮腫,步履蹣跚,行動困難,走到江市竹灘田垅張缺子家吃中飯時,被“鏟共義勇隊”4名暴徒拖到店機盤捆在一棵樹上,在團總朱應山指揮下將其殘忍殺害。在原神場,兩名紅軍傷員被反動派脫光上衣,捆綁在凜冽的寒風中仍昂首闊步視死如歸,從容穿街而過,被押到磨石溪(現沅河鎮大坡村和堰橋村交界地段)慘遭殺害。1969年當地人民政府為緬懷先烈,在沅河鎮大坡村罾溪口修建了紅軍烈士墓,移葬了2名紅軍烈士的尸骨。4名紅軍傷員掉隊后流落在原神場帝王廟,其中3名被原神場一伙鄉丁押至原神場場口王利丫樹腳推下河里,用梭鏢活活殺死。據不完全統計,紅二、六軍團在轉移中因傷病掉隊的31名紅軍戰士中,被反動派殘忍殺害的有17人。他們有的被捆沉于沅水河心,有的喋血于葦叢沙灘嶺坳,被敵人以最殘暴狠毒的方法用柴刀、刺刀、梭鏢砍死、捅死或沉河而死。
紅二、六軍團經過黔陽,歷經七天五晚,經過黔陽7個鄉鎮31個行政村,其中經過洗馬鄉三角溪、古樓坪、芽柳、中段、中和5個村,塘灣鎮陳家、文豐2個村,江市鎮(江西街)岳溪、老團、暴木溪、板栗灣、荊竹、紅蓮、龍尾7個村,托口鎮新田、朗溪、三里坪、何家4個村,沅河鎮(原神場)鄢家溪、堰橋、大坡、黔陽坪、沅城5個村,巖垅鄉空田、力豐、干溪坪、星火、青樹、竹坪垅6個村,紅巖鄉茶溪、菊花2個村。在原神的沅城村作戰略休整后,30日,紅六軍團兵分兩路進入芷江,一路由原神場經沙子灣抵達芷江禾梨坳,一路由黃金坳進入竹皮垅,然后轉入鐵墩坡,西進貴州,繼續長征。
紅二、六軍團以沅水流域的黔陽縣為戰場,奮力鉗制國民黨部隊和反動地方武裝,為策應配合中央紅軍長征立下了不朽的功勛。長期以來,“紅軍長征過黔陽紀念館”成為懷化市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開展黨員活動的重要參觀瞻仰之地,被中共洪江市委宣傳部確定為全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935年12月27日,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六軍團,由會同馬鞍進入黔陽縣江市、托口、沅河、巖垅、紅巖、洗馬、塘灣7個鄉鎮31個行政村,過境期間大力宣傳革命主張,留下了許多動人故事和珍貴文物。
來源:洪江市紅軍故事
作者:楊志鎳整理
編輯:肖焙麗
本文為洪江市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www.contacsealstone.com/content/2021/04/16/9191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