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六軍團七千官兵露宿原神場
1935年12月28日,紅六軍團在江西街兵分三路挺進原神場。晚7時許,左路約1千多官兵率先抵達原神場。家住原神場場口的肖永富(1928年生,現黔陽三中退休教師)對當時的情景記憶猶新。
他說:“我從屋里跑出來看熱鬧,見一個外號叫‘梁貓’的鄉丁等4人持搶把守在場口,紅軍沒有開槍,走到鄉丁面前,把一個冒似鄉丁負責人的肩膀拍了一下,呵斥鄉丁‘不要開槍!’,鄉丁見來勢不可阻擋,把槍交給了紅軍,人跑了。紅軍大部隊繼續前進,穿過原神場街道,往紅巖頭那邊去了,后來聽說,這支隊伍在向家園稻田里鋪開稻草露營。”
沅城村高臺山今年94歲的楊興培老人說:“紅軍在我們這里,晚上不進老百姓的屋,都睡在屋檐下,‘秤砣巖’(沅城村河邊有一個很大的、露出河水面很高像秤砣形狀的巖石)對面向家園田壟里都睡滿了人,他們把稻草搬開鋪起睡,離開的時候又把稻草堆起來,紅軍部隊紀律嚴格,是勝利來得快的原因。”
晚9點左右,由肖克將軍率領的中路部隊4000余官兵抵達原神場[據《關向應日記》載,6師(先遣部隊)宿禾梨坳(沅河鎮大坡村交界地)],原神場街上的鄒前喜(寶慶籍人,解放后擔任過原神場街道居委會主任)記載了這一情景。
1969年沅河公社革命委員會在罾溪口建紅軍烈士墓,沅河中小學老師帶學生前往祭墓,公社指定鄒前喜給學生講紅軍來到原神場的故事,鄒前喜向學生講的大意是:
幾千人在晚上進入原神場,齊刷刷地站滿了原神場的街頭街尾和背街汊巷,街民當時很害怕,迅速關門閉戶,不知所措,躲在屋里,不敢上床睡覺,也不敢講話。大約半個時辰后,街民們聽不到任何動靜,以為部隊已經走了,一些街民透過壁縫門縫看門外,有的爬到屋檐口看,結果大吃一驚,只見這些當兵的有的背靠屋檐下的板壁,有的躺在街弄子里,全部抱著槍睡覺。
于是,一些街民通過敲板壁,與隔壁連戶的街民串聯起來,說這個部隊和以前的部隊不同,是好人!就這樣一戶傳一戶,接著,街民的大門全部打開了,排家排戶點起了桐油燈,紛紛請軍人進屋里休息。
每年清明節,沅河中小學都要組織學生到罾溪口為紅軍烈士掃墓,大坡村的歷屆黨支部書記唐孝勤、楊興福在介紹紅軍來到原神場時的情景時,都傳承著鄒前喜的這段話,在沅河中小學讀過書的人,很多都還記得這個傳說。
生長在原神場街上的黔陽三中退休老師肖永富老師至今還記得:“肖克部隊長征途中路經我們家鄉原神場,當時街道狹窄,部隊到達后,街道擠滿了人馬,但部隊紀律嚴明,秋毫不犯,不輕易住進老百姓家里,隊伍都躺在街道兩邊的屋檐下。紅軍指戰員說話非常和氣,又不擾民,我父親就讓他們住進了家里,我家當時開有兩個雜貨鋪,叔叔賣書紙筆墨,我父親賣鹽巴雜貨,紅軍戰士都睡在我們家里和店鋪的柜臺上。”
來源:洪江市紅軍故事
作者:楊志鎳整理
編輯:肖焙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