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底,我在游覽黔陽古城中正門后,經同事介紹,有幸認識了然翔園的主人楊漢民先生。
然翔園坐落在古城巷離中正門二十余米處。 推開兩扇大門,里面別有洞天,兩棟三間房的老式木房中間是旱井。第二棟木房的中堂懸掛一根大楠竹根,竹根長2米多,活像一位慈眉善目留著長須的長者,他命名為根仙。
雖初次相識,但楊漢民非常熱情好客,泡茶聊天甚歡。他個子不高卻壯實有力,膚黑嘴闊耳大,極其善談,詩詞典故,信手拈來,一些古文詩詞倒背如流,如果不打斷,他可以侃侃而談幾個小時。
交談中得知先生是新晃人,2005年來古城獨自定居,廉價租住此地,把一棟破舊院子打造成一處民俗館。各種根雕、玉石、古文物、書畫琳瑯滿目。
談及自己的未來與夢想,他熱情高漲。他說自己已深深愛上了古城,要靠自己雙手,靠自己的奮斗改善生活條件,打造古城獨特的旅游景點。經年下來,我看到過他當初落拓的樣子;看到他那執著、勤奮的模樣;看到他對朋友的真誠、大方;看到他對藝術極致的追求;看到他對生活的樂觀與夢想……我暗中猜想,此兄必成大器,只是時間問題。
隨著洪江市委、市政府旅游興市戰略的部署與實施,黔陽古城環境的改善,楊先生的然翔園也日益變美,他的名聲也越來越大,從網紅直播到大學客座教授,家里的擺設開始升級,他的笑容也越來越自信陽光。
楊漢明在藝術的傳承與創新中不斷突破,市場的認可程度也越來越高。有道是客進旺家門,此后家中可謂談笑多鴻儒,來往有白丁。他似乎從中得到靈感,此后順風順水,《山海經》中的各種神話形象被他用棕繩、鐵絲等編制展現得活靈活現。他潛心鉆研幾十年的棕編技藝終于登上大雅之堂,獲得懷化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各種講學表演邀請也接連不斷,在事業上升的同時,他也獲得了美滿的愛情,并在知天命之年喜得貴子,整天樂得都合不攏嘴。
一分耕耘,一份收獲。梅花香自苦寒來。從楊漢明先生的身上,我充分領略到了兩句話的含義。
審核:符玉娟 終審:劉輝霞
來源:洪江市新聞網
作者:謝群
編輯:肖焙麗
本文為洪江市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www.contacsealstone.com/content/2021/01/15/8895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