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標題:記脫貧致富帶頭人梁春華和他的桃園故事
仲夏時節(jié),從洪江市黔城鎮(zhèn)驅車往紅巖方向行駛16公里,抵達桃花嶺——春華生態(tài)園時,梁春華夫婦倆正忙著在桃園里采摘桃子。綿延翠綠的山嶺上,散落著點點艷紅,在陽光的照耀下格外搶眼。
“這全身鮮紅的桃子叫春雪桃,是桃園里成熟最早的品種,肉質硬脆,風味甘甜,且耐貯運。”梁春華告訴我們,他早上剛幫黔城的一個水果商送了500斤桃子過去,晚上還約了佳惠超市的老板談合作,希望能打開銷路。估摸著整個桃園今年能豐產,比去年增產近20萬斤。
秀色可餐(付平 攝)
望著滿山的桃子,梁春華希望能有好的銷路,才不枉費這些年傾注的心血和汗水。畢竟,這片桃林,曾經讓他和妻子絕望,又重燃希望。
返鄉(xiāng)進山,桃花嶺上第一人
梁春華的家位于懷化市中方、芷江、洪江三縣市交界處的石江村。石江村是省級貧困村,村里沒有什么物產,除了種點水稻,幾乎沒有別的收入來源。不甘于延續(xù)祖輩的窮日子,2008年初,30歲的梁春華和妻子陳祖蓮毅然南下廣州,開始了打工生活。
春華生態(tài)園全貌(付平 攝)
通過朋友引薦,梁春華在一個酒店做采購,而妻子也做起了酒店服務員。酒店生意好的時候,兩個人的月薪加一起差不多有上萬元,抵得上家里一年的收入。一次偶然的機會,梁春華去當地一個朋友家做客,看到朋友種的800株桃樹一年收成達12萬元,想著家里荒廢的山地,他的內心被觸動了。
桃花嶺上桃花開(李林 攝)
2010年春節(jié)回家,聽鄰居說起隔壁芷江艾頭坪也有一大片桃林時,梁春華坐不住了,第二天就去參觀考察。回來后與妻子不謀而合,決定用打工的積蓄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
說干就干,春節(jié)過后,梁春華就流轉了村集體的400畝荒山準備種植桃林。隆隆的挖機開進了深山,開荒、整地、購苗,2011年春天,第一棵桃苗終于下土。
桃果滿枝(付平 攝)
梁春華一邊自學摸索,一邊拜師學技。在夫妻倆精心的培管下,2013年桃林開始掛果,梁春華又種了200畝葡萄園。曾經質疑的鄉(xiāng)親們看著他的產業(yè)越做越大,也紛紛前來請教。
2015年5月,梁春華創(chuàng)建了洪江市春華生態(tài)種養(yǎng)合作社,吸納村民入股11戶,其中貧困戶7戶,新增水蜜桃種植面積1200畝。一到春天,漫山遍野的桃花盛開,引來附近游客觀賞游玩,曾經的荒山搖身一變成為桃花嶺。
天降橫禍,千畝桃林泣無聲
在梁春華的影響下,石江全村都開始種植桃子,從春雪桃到九月脆,從5月到9月,不同品種的桃子分期成熟,錯峰上市。一時之間,水蜜桃種植填補了村里的產業(yè)空白,為村民的經濟增收開啟了新渠道,成為老百姓的致富之果。
春雪桃(付平 攝)
幾年的辛苦終于有了收獲,眼看著桃林越來越茂盛,甜蜜的日子似乎觸手可及。然而,命運這雙翻云覆雨的手,卻出其不意給了他至今都難以平復的重創(chuàng)。
2015年農歷五月初六,梁春華一家都在山上修剪桃枝,13歲的兒子和10歲的侄子到水塘邊洗桃子,大人們都在專心忙碌著沒有在意,一眨眼功夫,沒看到兩個孩子的身影……那一天剛好是父親節(jié),而兄弟兩個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桃園從此多了兩座小小的墳頭……
突如其來的變故和沉重打擊,讓梁春華一夜之間頹廢墮落,從此不問田間地頭農事,整天用酒精麻醉自己。他的妻子也病倒了,在精神折磨和身體疾病的雙重高壓下,她幾近崩潰,為了逃離這個傷心的地方,她一路朝山外走去……
風聲嗚咽,桃林無言,而含悲其間。
梁春華夫婦在采摘鮮桃(付平 攝)
親幫眾扶,重燃希望迎豐年
噩耗的突臨,梁春華的絕望不振,深深牽動著鄉(xiāng)鄰和駐村工作隊的心。合作社的其他成員失去了主心骨,有些忙亂無序,洪江市委辦派駐扶貧工作隊第一書記張?zhí)鹂丛谘劾铮痹谘劾铩A捍喝A是全村的創(chuàng)業(yè)致富榜樣,不能這么倒下去。于是,駐村工作隊一邊聯系本地農業(yè)部門技術人員實地指導,一邊籌劃著送梁春華外出學習。
2015年至2017年間,梁春華先后參加了懷化市農廣校青年農場主、湖南省貧困村創(chuàng)業(yè)致富帶頭人等多場培訓。開拓的視野加上時間的治愈,讓梁春華的心情得以調整。
桃花帶雨分外嬌(李林 攝)
再次回到桃花嶺,看到桃林依然,梁春華如鯁在喉。“爸爸,是你回來了嗎?”立在山頭,他似乎聽到了兒子的呼喚。這桃林傾注了他多少希望,又承載著多少人的脫貧期盼。梁春華告訴自己,不能再這么頹廢下去,一定要振作起來!
為了方便肥料的運輸和采摘銷售,扶貧工作隊想方設法籌措了100萬資金,將2.5公里的進園公路進行了硬化。看著蜿蜒而上的水泥路,碩果累累的桃樹,父母擔心的眼神,梁春華又喜又愧,他幡然醒悟,不能撂攤子!必須把桃園重新打理起來!
生態(tài)桃園一角(付平 攝)
為了讓石江村桃子揚名,賣個好價錢,鎮(zhèn)里、村里跟扶貧工作隊絞盡腦汁。“桃園采取的是傳統的生態(tài)種植管理,桃子味美鮮甜,受消費者喜愛,不如依托桃林建個生態(tài)園,再搞個農家樂,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于是,在大家的幫助下,春華生態(tài)園應運而生。
在幫扶單位洪江市委辦和黔城鎮(zhèn)政府的支持下,2017年4月,石江村列入黔城鎮(zhèn)桃花節(jié)分會場;7月,依托春華生態(tài)園舉辦了首屆公益桃子節(jié),媒體開始關注與宣傳。同時,與電商合作啟動線上線下同步銷售,來勢看好。梁春華告訴我們,2017年他的桃林已達盛果期,在政府和扶貧工作隊的幫助下,銷售40萬斤,除去生產和人工成本,純利潤達15萬元。
早熟品種——春雪桃(付平 攝)
春花夏果,節(jié)會喜迎山外客
昔日的貧困村,如今蛻變?yōu)橛稳讼蛲氖劳馓以础?018年3月18日,第二屆石江村桃花節(jié)為慕名而來的數千名游客奉上了一場醉美桃花盛宴。賞花之余,游客們還欣賞了盛大的開幕式表演、桃花仙子走秀,參加了春滿桃源繪畫賽、桃林尋寶活動、“桃花相映紅· 美在石江村”攝影賽,并購買當地土特產,到農家樂吃農家菜、品嘗石江桃花雞、喝桃花酒,盡享休閑美好時光。
2018年石江村桃花節(jié)開幕式現場(李林 攝)
“多虧了梁春華,我們不用出去打工了,在他的桃園里做事,離家近,能照顧家里。”正在幫忙疏果的貧困戶梁中華高興地說道,“村里現在很多人都在跟著種桃子,我也種了幾畝,收成還不錯。”
據了解,每到施肥、除草、疏果和采摘的時節(jié),桃園每天要請50多個人干活,按工錢150元/天算,每天的工資就要支出8000多元,每年光勞務工資支出達20萬元,直接帶動了周邊村民就業(yè)。
桃果滿枝二(付平 攝)
如今的石江村,花果飄香,名揚四方。全村規(guī)模種植春雪桃、水蜜桃、黃桃達2000余畝,高山葡萄1500余畝,產業(yè)欣欣向榮。截至2017年底,石江村脫貧出列,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62戶628人,脫貧退出154戶611人。
又到一年桃熟季,又見桃林果滿枝。今年石江村的桃子產量預計蓋過去年,所以促銷成為近期扶貧工作隊和村里的頭等大事。而梁春華也在四處奔走,拓展銷路,他希望越來越多的山外客能吃到桃花嶺出產的原生態(tài)美味鮮桃。
洪江市委辦駐石江村第一書記張?zhí)穑ㄓ乙唬┎炜戳捍喝A果園收成(付平 攝)
來源:洪江市新聞網
作者:付 平 劉輝霞
編輯:肖焙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