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長假的第五天,雨,微涼。在這樣一個季節,雨總是在不經意間悄悄落下,帶著些許浪漫,在人心中濺起無限思量。我來到古城,抬頭望著遠方灰色的天空,還飄著絨毛般的雨,如煙霧蒙蒙朧朧,看著它慢慢飄落在屋頂,沾在樹梢,最后灑向大地。雨漸漸匯集,在樹梢枝葉間,在屋頂瓦片下,偶爾就聚集成那么一點雨滴落在身上,剎那間浸透的冰涼,讓人方覺秋意已濃。
假日里,古城新來了許多遠方的游人,或成群圍著門店里的物件賞玩,或三三兩兩結伴游走。這樣的季節,更想讓自己獨行漫步,徘徊在斑駁的舊歲月中。如同孤單的過客,一路奔波迂回至此,只為等待邂逅那淹沒在光陰里的紅顏,虛度幾番春秋,卻終又無耐的只能面對著古墻殘壁深沉的苦思,就當為遇見她而留住那寥寥無期的伏筆。
古城的小巷我也不知走過多少遍,每次都能找著讓自己欣喜的理由。喜歡看那道彎彎曲曲的石板小巷延伸至拐角,然后就不知轉去何方;喜歡看雨中的古鎮如同一幅潑墨渲染的山水畫,如素筆勾勒出白墻青瓦窨子屋的高墻已被歲月剝落的灰白斑駁,爬滿青苔的厚瓦雕砌成兩頭彎彎上翹的屋檐一如書刻,點綴墻頭幾株灰色的小草不屈的在風中搖曳。遠方翠山如黛,沅水宛若碧綠的絲帶繞著小鎮靜靜流淌……似乎水墨總那樣濃淡相宜;而深深的庭院早已不復昔日繁華,一把舊鎖怎么也鎖不住那無言的寂寞,看紅葉已悄然落滿了深秋。庭前臺階上印照暗紅深沉的苔蘚,只那窗臺上的花盆依舊擺放在那兒,厚積了塵土。花枝早已凋零,算來只剩那扇緊閉的窗欞惹得蛛網在風中殘存,娓娓訴說那塵封百年的守望。巷子兩旁有幢幢褐色的木屋,古舊的木板和柱子共同支撐出一種奇怪的角度,看著似乎搖搖欲墜,可卻又不可思議的佇立百年依舊如故。在此間漫游,讓人覺不出歲月在流走,更像與歷史在同行,回到了那條被穿越的民國小巷。
路旁的小吃店里已是人頭攢動,不時傳來催促著店家上吃食的喊聲,店主永遠是那樣面帶微笑又認真的答道:別急,稍等會就來了。大家圍桌而坐,盡情品味著這浸透著古城特色的小籠包、油炸春卷、綠豆面等吃食。這里的小籠包皮薄餡大,咬一口那汁液頓時溢出,吮著里面的湯汁,那鮮香頃刻溢滿唇齒之間;而油炸出的春卷外酥里嫩,一根根焦黃的約有一指長短,稱熱咬上一小截,里面的餡有肉和豆腐,還冒著熱氣。細細咀嚼,脆脆的外皮入口即化,內餡卻品出別有一番風味,那余后的一縷溫香,一陣溫馨,帶給人無盡的回味。
小巷的叉路口上揚有十幾級石階,都是用大青石板鋪墊,經年的風霜侵蝕使它變得平滑如鏡,幾個孩童嬉鬧著跳上竄下,繞著賣糖的小販吵著要那紅的綠的棉花糖,小販忙著招呼這頭又答應著那頭的孩童,卻早已笑得合不攏嘴。女孩子自是喜好那門店里精美的小飾物,圍在柜臺前嘰嘰喳喳的評著各種材質的項鏈、手鏈,還有那些樣式不一又可愛的木梳。她們試戴著并擺出美妙的身姿讓同伴們欣賞,不時發出陣陣歡快的哄笑。同行的大人們卻從不會讓等待焦急了孩子們稚嫩的臉龐,只是站在旁邊,微笑的看著這些給旅途帶來無盡歡笑的小伙伴們。
雨悄悄落下,隨風飄灑,打濕了頭發,浸透了衣服,更濕潤了幽深的小巷,飽經風霜的石板被小雨淌過更泛著幽幽的青色。雨悄悄落下,洗盡市井鉛華,黯然了心事。蜿蜒的小巷,略顯寂寞的路口,那一人、一傘,誰在風中仍苦苦等候,仿佛秋雨迷蒙中更能領略出小城的古韻。雨悄悄落下,古城那迷宮般縱橫交錯的小巷里有傘花漸次綻放,煙雨中,傘下撐起對對青年男女的呢喃軟語,撐起兩位老人蹣跚不離的扶持,撐起那一個個五顏六色的歡笑……
雨悄悄落下,雨里有的是故事。那些故事里的人和故事里的事,早已如同泛黃的照片,在記憶里漸行漸遠,而回憶也再圈不住那些人和往事,也許有一天,它將會被淡忘在蹉跎的舊時光里。古舊的木屋旁,幾位花發老人坐在門前,悠閑的品著茶,下棋、聊天,閑話著那與古城一樣古老的悠悠往事。我站在那里,看著雨悄悄落下,任由那水珠滴在皮膚上,感觸著那份輕快、涼爽。望著熟悉的古城,已游人如織,而我卻己不自覺的化身為過客融入它古老的歲月中流淌。待到發際濕透,才發覺這雨,早己落滿了古城每個角落,也落在自己的心里。
來源:市水庫移民管理局
作者:唐輝
編輯:肖焙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