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寶頂是中國抗日戰爭最后一戰主戰場-雪峰山的最高峰,也是目前中國一次性建成裝機容量最大的高山風電場的所在地,為全面提升洪江市“雪峰山”旅游品牌,推動洪江市旅游產業的發展,現公開征集蘇寶頂標志物設計方案。
一、征集內容
蘇寶頂標志物設計方案。
二、征集時間
1、征集截止時間:2015年9月18日(以郵戳為準)。
2、結果公布時間:2015年9月30日
三、征集要求
1、標志物應體現“雪峰之巔-—蘇寶頂”。并標出海拔高度,使用國際通用單位。
2、設計作品要簡潔大氣、寓意厚重。
3、建筑設計的材料要考慮高海拔、高溫差、強風速等特殊地理因素。
4、創作寓意簡介(1000字以內)。
四、獎勵方式
作品征集結束后,由評委會進行評選,入圍作品6件。凡入圍作品獎勵2000元,最后采用的作品獎勵1萬元。
五、征集說明
1、作品必須為原創。如涉及知識產權糾紛等法律問題,由作者本人負責,活動主辦方不承擔法律和相關連帶責任。
2、本次活動不收報名費,投稿的作品文件自行保存,主辦方不予退還。
3、最后采用作品的使用權、注冊權和版權歸主辦方所有。
4、活動主辦方保留對此次活動的最終解釋權。
六、投稿方式
1、每位應征者其作品需各交紙質創作寓意簡介,彩色設計稿或效果圖一份,郵寄地址:湖南省洪江市黔城鎮芙蓉中路(民政局辦公室)楊新龍收,信封注明蘇寶頂設計方案。郵編:418116,電子文檔一份(投稿郵箱:361632226@qq.com)
2、創作寓意簡介后,請注明蘇寶頂標志物設計方案征集費收款戶、銀行名稱及賬號。
3、聯系電話:0745-7731675(洪江市民政局辦公室) 13787402026(楊先生) 15111517999(林先生)
洪江市民政局
2015年8月31日
附件1雪峰山蘇寶頂相關介紹
雪峰山山脈主體位于湖南中部和西部,因山頂長年積雪而得名。雪峰山脈是江南罕見的一處高原地帶,因其海拔位置高,所以被稱為“湖南的青藏高原”。
雪峰山地名“原生地”在洪江市,雪峰山地名經歷由“原始”雪峰山向“次生”雪峰山、再向現代雪峰山概念衍化的過程。原始雪峰山地名的產生最久不過300年左右;而廣義雪峰山的概念,顯然是現代地理經濟學產生后才形成的,載入史籍不過百年。雪峰山前身叫作梅山,唐代以前稱雪峰山為楚山,楚山的前身叫作“會稽山”,會稽山的前身叫作昆侖山。“雪峰山之巔”蘇寶頂,位于中國湖南省西部山地懷化洪江市境內,海拔1934米,是雪峰山脈的第一高峰。是東西兩部不同自然景觀、氣候環境及沅江和資水兩大不系的分水嶺。雪峰山脈走向為南起湖南、廣西邊境,與南嶺相接,北上洞庭湖西南。西南段山勢陡峻。
據清初版《流寇志》和《黔陽縣志》等史志記載,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兵敗終于黔陽縣羅翁村(今洪江市熟坪鄉),終寢地就為羅翁山腰約900米處的熟坪鄉羅翁村境內。黔陽羅翁山即《水經注》中的“龍橋山”,即是雪峰山脈的最高峰蘇寶頂。
雪峰山素以“天險”聞名于世,是有史以來為華夏中原大地通向大西南的天然屏障。1945年,抗日戰爭中日“最后一戰”在這里展開,中國軍隊憑借雪峰天險,在此成功阻擊日軍進攻,取得了抗日戰爭正面出擊的最后勝利。
這里是“雜交水稻”的發源地,世界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帶領他的助手在雪峰山腹地安江農校,一邊教學、一邊從事科研,成功實現了秈型雜交水稻的優勢利用,雜交水稻從這里走向世界。
2015年,蘇寶頂風電場完成基建投產,總裝機15萬千瓦,年發電量3.15億千瓦時,每年可節約標煤約10.3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24.5萬噸。這是華能國際首個高山林地風場,也是目前國內一次性建成規模最大的高山風電,它的建成投產將成為華能湖南分公司新的利潤增長點,為華能國際清潔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
編輯:肖焙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