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寫下這篇文章時,中秋節己過去近一個月了。近日的凄風苦雨,帶來陣陣寒意,衣服也由之前的短衫換作了夾衣,仿佛一夜間由夏入秋。感嘆時節變化之余,也覺的流年飛逝,歲月如刀。
中秋,傍晚,燈火初上,與朋友一同乘船夜游。懷著對沅水秋夜的憧憬上了船,看著它慢慢駛出碼頭,沿舞水飄然而下,不多時便匯入沅水。足下流水如絲帶般逶迤穿過鄉間與鬧市,歷經風雨千年仍默默懷抱這片土地,這座古城。河水依舊清澈,緩緩流淌,像極了一位長袖善舞的古典美人,溫婉縈繞,閃動著粼粼的波光,就好似忽閃著明亮的眼波,凝視著這秋夜山野的秀色。東山之巔,赤峰寶塔巍巍立于其上,與古城岸邊的芙蓉樓隔江相峙,望著河畔的阡陌良田,悠悠流水,城內的瓦肆勾欄,眾生蕓蕓。百年而來,塔樓或許就是如此不倦守望,用深邃的雙眸含情凝視著這片土地,看著它滄海桑田地變遷。歲月悠悠,斗轉星移,寶塔古樓遙遙相望,更無言……
船行的很慢,幾乎讓人忘記了馬達的轟鳴。登上頂層甲板,只見上面的桌子旁己坐滿了人,人們安靜的吃月餅品茶,小心的交談。抬頭望月,低頭也聽著船頭藝人彈奏著古箏。天空月明星稀,點綴著殘星數點,還有一些淡淡的云彩,月亮不時穿行其間。夜深沉,涼如水,船己行至河心,不遠處,一盞漁火在水面若隱若現,漁夫慢慢搖櫓撒網,安逸的承載著夜的漁獲。漿聲里,水面皺起層層漣漪,卻突驚起一雙不知名的白色水鳥,久久盤旋在水面不愿離去。四下很靜,皎白的月光里,只聞古箏聲潺潺流連,似穿透歷經千年的風霜淌在心間,而心卻早己夢回遙遠的盛唐,神馳王少伯所歷那夜的寒雨連江,對廟堂朝臣的憂讒畏譏和處身吳地江寧丞任前途的渺渺未知......
站在船舷邊,聽水花輕拍船底,寄托著無限遐想將船輕輕搖曳。目光遠眺,夜色蒼茫,看不遠處河岸邊幾株大樹影致婆娑,隱約還有民房排列的錯落有致。燈火透出,印在水中蕩漾,可知是誰悄然推開那扇窗欞。皓月當空,河風輕拂,還未及回身嘆息這逝水帶走的流年間,搖曳中燈影卻已似片片破碎在水面。心己醉,醉的如這夜色般淳厚香濃,不知歸處。然身臨如此情景,又怎不令人流連?
沉醉間,一曲既終,耳旁尤自余音裊裊。四下里一片沉寂,良久才響起經久不息的贊嘆。而我已愣在那里,一時竟不知今夕何夕。待著找回自我,尋著忘返的思緒,此時的船已將靠岸。回望遠方,曠野之中早已暮靄沉沉,景致己看不太清;一縷秋風,只幾盞燈火透著夜色,迷茫間明滅如豆。
來源:市移民局
作者:唐 輝
編輯:肖焙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