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干部,一個極為普通的名字。這個名字,代表著一個平凡的群體,也是一個高尚的群體,他們是黨在移民庫區各項政策的具體組織者、實施者、貫徹者、落實者和執行者。
他們長得很黑,因為烈日是他們的旅途伴侶;他們生活很苦,因為他們長期生活在庫區;他們工作很累,因為移民是他們的衣食父母。他們一年四季走鄉串寨,下村入戶,跑田間蹲地頭,出勤表上幾乎沒有休息日,他們常年工作在庫區,很少有時間照顧家庭。提起他們的名字,移民們都會點頭:“是的,我們知道,他們是我們家里的常客,從他們的身上,我們知道了很多致富的信息,脫貧的竅門。”對于這個群體,我們也常常聽到不少議論他們的話題:工作簡單,態度粗暴,臟話連天,素質低下。其實,對于這個群體我有太多的真心話貯藏在心底,因為,我也是一名移民干部。
有人說,移民干部不是真正的干部。因為他們沒有“高大全”的形象,沒有振臂一呼、應者云集的派頭。那穿著,那臉色,那話語,猶如耕田犁地的農夫。有人說,移民干部是井底之蛙,難登大雅之堂,因為高雅、昂貴、氣派的消費場所,他們根本不敢涉足;有人說,移民干部永遠沒有多大作為,很難有風光的時候,因為他們工作在庫區,環境清苦;他們處于基層,很多人終身都在“科員”間原地踏步;“職稱”與他們無緣,工作時間他們最久;待遇他們最低,享受他們最后。他們只能任勞任怨,埋頭苦干,方能緩解下崗、待崗之憂。
你能說,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沒有凝聚移民干部的心血?你能說,建設社會主義新庫區沒有移民干部的汗水?你能說,移民小康沒有他們的奉獻?你能說,描繪祖國大好河山的美景沒有移民干部的妙筆?你能說,庫區那坡坡坎坎沒有留下移民干部親民、愛民、為民的足跡?
昨天,他們才頂著烈日揮汗如雨;今晨,他們卻又冒著霧靄行進在田間地頭;傍晚,他們才踏著夕陽悄悄歸去。
兩眼一睜,忙到息燈。沒有節假日之分,沒有上下班制度。百姓利益無小事,一個電話,他們會趕到移民家中;一份文件,他們會宣傳落實到家家戶戶。可是功勞簿上沒有他們的名字,新聞電視上難見他們的“鏡頭”,但他們仍無怨無悔,因為他們有的是以人為本的理念,有的是默默無聞的追求,有的是無私奉獻的精神。
有人說,移民干部是建設“四化”的排頭兵;有人說,移民干部是踐行“三個代表”的孺子牛;有人說,移民干部是新農村建設的拓荒者;有人說,移民干部既是移民的“貼心人”,又是移民的“出氣筒”。
因為:他們要經受官場的磨練,經受領導的鞭策,經受親友的誤解,經受世人的刁難,經受分流、待崗和下崗的惶恐。很多委屈,只能埋在心底;幾多辛酸,只得默默忍受。移民們提出的,他們要想方設法、苦口婆心地解答;移民們所盼的,他們要去努力爭取和祈求。他們不但要有上世紀60年代的工作作風,而且要有21世紀的知識頭腦,即要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變成熟悉市場的經濟學家,隨時了解市場信息,指導移民增加收入,又要變成農業技術專家,隨時能在田間地頭進行實用技術指導,還要成為法律專家,為移民提供法律咨詢服務。他們尊重民愿,正視民情,一生都在為移民謀利和解憂。
也許有人會說:移民干部是“一毛不拔”的“鐵公雞”;移民干部是“六親不認”的“冷面人”;移民干部是庫區改革的“絆腳石”;移民干部是愛崗敬業的“大傻帽”;移民干部“知識不多點子多,水平不高酒瓶高,本事不大膽子大”;移民干部是“政治傻瓜大紅人,經濟上的貧人,身體上的病人”。
因為:面對利誘,他們要堅持原則;面對親情,他們要以身作則;面對困難,他們要迎刃而上;面對危情,他們要挺身而出。他們沒有城里舒適的新居,很少有人能體面地養家糊口。一場大病,也許就會終身致貧、債臺高筑;供孩子上大學,或許就會耗盡積蓄、捉襟見肘。他們也是人啊,也有七情六欲,也有父老親朋。節假日,也想去公園遐思;休閑時,也想到林間漫步;很想同親友拉拉家常,很想陪妻兒歡度春秋,很想報父母養育之恩。他們是時代的精英,是人間的楷模。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他們平庸,但很充實;他們位卑,但知榮辱。他們為事業而執著,為人民而謳歌。
今天,我要為移民干部鼓與呼:移民干部是共和國大廈的基石,是中國農村改革與發展的脊梁。
我驕傲,我自豪,因為我是一名移民干部!
來源:市移民局
作者:劉付元
編輯:肖焙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