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二十幾年前,我第一次來到黔陽古城的時候,是陪幾個長沙的朋友,帶著一顆懷古尋幽的心境,沿著斑駁清瘦的古巷,去舞水河邊憑吊大唐“詩家天子”把酒吟詩的芙蓉樓。
那是一個秋雨飄零的下午,倚著“楚南第一勝跡”的龍標勝跡門柱,站在水跡斑斑的送客亭上,眺望遠方,天水一色,煙雨朦朧,舞水消瘦,臨著有點寒涼的微微江風,獨釣一番“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千古惜別之情懷。
我們行走在古巷的青石板上,不時有“哐”“哐當”的聲音從腳下踏出。映入我腦海的第一映象是,黔陽古城就好像一座隱藏在深山老林里的古剎,一切都是那么古韻天然,空靈悠遠。灰墻黛瓦,曲徑通幽的陌巷,掩映在參天古樹之中的芙蓉樓,香煙縈繞的龍王寶寺,讓我感覺到幾許逸世超然的禪意。
散發著桐油香味的黒幽透亮的老木屋,寬敞寧靜的窨子屋,就好象一個躺在巷邊的竹椅上,悠閑地搖著手里蒲扇的老人,安然的看著我們這些匆匆而過的云游行者。此時循著古樸幽靜的坊巷,站在被歲月斑駁過的瓦檐下,不得不放輕自己的腳步,唯恐驚擾了古城里的明月清風。
那時候古城郊外的清水塘,清泉水流很大,很多來自古城的住民,每天都會來挑一擔甘洌可口的泉水。清水塘的泉水緩緩地流入一條寬敞的小溪,直達古城腳下的舞水河。云煙飄渺的秦磚漢瓦,金黃色的田園,鄉間小路上騎著水牛的牧童,好一派寫意的江南水鄉風景。
隨著洪江市府從外面遷移而來,在小溪之旁逐漸矗立出一座嶄新的城市。在建設新城的同時,古城人也倍加珍惜愛護自己的,享有“江南第一隱鎮“之稱的千年古城。鑲嵌在古城與新城之間的相思湖就象一段恍惚的光陰,轉瞬回眸間,便把沉溺于霓虹閃爍中的你,帶入到已是風霜斑駁的龍標勝跡門。
相思湖是利用原來清水塘下的小溪開挖而成,歷經兩年的施工建設,已初具規模。湖水面積達五十余畝,湖面寬窄不一,繞湖而成的相思湖公園,林木蔥郁,花草芳菲,樓亭廊橋依水而立,成為市民休憩散步喜愛之地。湖的兩岸由三座橋連著,尤其是那座氣勢恢宏的廊橋最具特色,雕琢精巧的窗欞,尖細高蹺的檐角,檐角上栩栩如生的仙鶴,透著古詩韻的廊柱,在霞光中熠熠生光的青瓦,曉月高懸時,湖面倒映著燈火璀璨的的新城,隱約在湖面盡頭的芙蓉樓,一定會讓廊橋上的你詩意萌發,醉在這洗盡鉛華的江南水鄉里。
走下廊橋,彎彎曲曲的湖邊,堆砌著大小不一的巨石,巨石旁移栽著幾蔸不知從何處而來的古樹。吐出嫩枝芽的古樹立在相思湖畔,柳影媚水里,尤顯得世事的滄桑和綿延的厚重,古城那千百年來的興衰榮枯都消瘦在那一條條刀割似的皺紋里。
在花紅柳綠的春光里,漫步在花香滿徑的相思湖,可謂是一步一個景,藍天下,清波漾漾,暖陽里,到處是芳草萋萋,迎春花,桃花和映山紅競相次第綻放,那遙遙柳絲宛若佳人拂袂,幾只艷麗的鴛鴦鳥在碧水里盡情的嬉戲著,不時劃出一圈圈的漣漪。
秋日里,那一樹樹秋意漸濃的淡黃色銀杏葉,傾情而開的木棉花,濃郁撲鼻的丹桂,使得相思湖的秋韻濃烈而又馥郁,飄落在石板上那一枚枚唯美的秋葉,猶如一朵朵相思的淚花,每一枚葉脈都向你傳遞著一縷相思的情愫。
南岸的相思閣是相思湖里最大亭樓,為三層方亭尖頂木結構,每層的四個檐尖掛著風鈴,與廊橋隔水相望。在夏日里,登上相思閣,遙望西邊,一輪橘紅色的落日懸在遠處的盤龍山上,絢麗的晚霞映紅了整個古城,灑落在相思湖上,那清幽的風鈴聲穿過古城,婉約在波光粼粼的湖光里。
站在臨水而建的樓亭水榭上,放眼望去,雪花飛舞在水天一色的湖中,無論是秦磚漢瓦的古巷還是富麗堂皇的現代宅院,都被白皚皚的雪花覆蓋著,雪花簌簌的落在臘梅枝上,惟有那一朵朵嫣紅的臘梅迎著風雪盡情綻放,傲骨在茫茫的寒雪里,獨放著一樹的俏花枝。
相思湖畔訴相思,古木樹下懷故情。一水相思情,滿湖淚汪汪,我好象又看到了隨舟北去的辛浙,留下一池的漣漪。
來源:黔城鎮政府
作者:邱署光
編輯:肖焙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