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6年第九次黨代會的“富民強省”,到2011年第十次黨代會的“全面小康”,11月18日湖南省第十次黨代會開幕式上,周強同志作的主題為“堅持科學發展,推進四化兩型,為加快實現全面小康而奮斗”的報告為我們描述了新的藍圖。未來5年湖南跨越式發展令人振奮,未來5年幸福生活美景令人憧憬。
湖南踏上全面小康新征程。
全面小康內涵豐富 “六個更加”完美詮釋
全面小康的標準是啥?全面小康離我們有多遠?這是聽完周強同志的報告后,大多人首先想到的問題。報告中,用“六個更加”進行了全面規劃和闡釋,它們是:
發展更加科學,經濟發展速度保持全國前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全國平均水平,經濟機構進一步優化,科技投入大幅增加,科技創新綜合能力進入全國先進行列;
民主法制更加健全,民主進一步完善,法治進一步完備,法治湖南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基層民主不斷發展;
社會更加和諧,社會事業加快發展,社會管理全面加強;
文化更加繁榮,文化事業加速發展,文化產業進一步壯大,社會文明程度和公民道德素質全面提升;
環境更加優美,綠色湖南建設取得明顯進展,城鄉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生態宜居水平明顯提高;
人民更加幸福,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人民生活大幅改善,生活質量穩步提高,幸福感明顯增強。
實現這一切的時間表,就是未來五年。報告明確了湖南未來五年的總任務,便是堅持以科學發展富民強省為主題,堅持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全面推進“四化兩型”建設,加快建設全面小康,加快建設兩型社會,努力在中部崛起中實現新跨越。
夯實全面小康基礎 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周強在報告中強調,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是現階段湖南現代化建設的中心任務。
如何發展新型工業化,報告給出了全面規劃:實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與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兩手并重”,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新型工業化、農業現代化、新型城鎮化、信息化“四化聯動”,加快構建具有湖南特色、富有核心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
湖南將大力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新材料、文化創意、生物、新能源、信息、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擴張和集聚集群發展。加速推進“四千工程”(按:湖南省委、省政府決定,從2010年起,通過5年左右的努力,壯大一批千億產業、發展一批千億集群、培育一批千億企業、打造一批千億園區),促進傳統優勢產業向兩型化、高端化、品牌化、集群化發展。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全面提升生活性服務業,培育發展新興服務業,推進服務業規模化、品牌化、網絡化經營。
推動旅游與文化等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加強旅游精品項目建設,壯大旅游支柱產業,引導產業集群發展,著力培育大企業、大產業、大集群、大園區、大品牌,發展擁有國際知名品牌和核心競爭力的大企業。
大力支持中小微型企業發展,促進中小微型企業轉型升級,走“專精特新”的發展道路。
加強產業園區建設,把產業園區建設成為新型工業化的示范區、經濟轉型升級的先行區、現代產業的集聚區。
全面小康新城鄉生活 互促共進互動發展
新型城鎮化是現代化建設的重要驅動力。報告中特別提到了未來五年湖南擬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城鄉互促共進的新型城鎮體系。
長株潭在自身提升發展水平的同時,帶動周邊市州中心城市和省際邊界地區中心城鎮的發展,在重點做大做強長株潭城市群的同時,湖南也將培育發展一批區域性城市群。而對于有條件的縣城和中心鎮,支持逐步發展成為中小城市。
在城市管理方面,報告指出要完善城市功能,大力發展城市公共交通,改善市民出行環境,預防和治理“城市病”。
報告提出要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把符合落戶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逐步轉為城鎮居民,進一步健全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大力推進規劃、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保護和公共服務一體化,構建新型城鄉關系、促進城鄉互動發展,共同繁榮。
今后,農民工在城鎮就業、子女就學將更有保障。報告強調,農民工是“四化兩型”建設的重要生力軍,要高度重視和熱情關心農民工,采取有效措施逐步解決他們在城鎮的就業和生活問題,促進農民工融入企業、子女融入學校,家庭融入社區,切實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保障他們享有更好的公共服務。
全面小康收入倍增 “橄欖型”社會鼓起腰包
對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吃穿住行最實際,全面小康的關鍵,無疑還要落在錢袋子里。
隨著CPI的不斷上漲,你的錢袋子感覺到壓力了嗎?收入倍增計劃出現在了報告之中,湖南省委、省政府將千方百計提高普通群眾的收入。
報告中提到,湖南將在不斷創造社會財富的過程中更加公正地分配社會財富,合理調整收入分配格局,縮小不同群體之間的收入差距,努力實現農民收入增幅高于城鎮居民收入增幅、職工最低工資標準增幅高于生產總值增幅、低收入者收入增幅高于平均收入增幅。
同時,著力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加快構建中等收入人群占多數的“橄欖型”社會結構。這意味著,多數的老百姓都能乘著“建設全面小康”的列車富裕起來,社會的主要財富將更多地流向到普通老百姓,社會平均收入增長代表著讓更多的人受益。
除了令人期待的“橄欖型”社會,報告還提到一系列有關錢袋子的好消息。
比如,湖南將繼續實施居民收入倍增計劃,建立健全包括企業、機關和事業單位職工在內的工資正常增長機制,逐步提高最低工資標準;
拓寬居民增收渠道,切實提高工資性收入,著力增加經營性收入,逐步增加財產性收入;
重點突出農民、企業職工、中低收入者和困難家庭的增收,尤其要確保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
完善價格臨時補貼與物價上漲聯動機制,保障困難家庭不因物價上漲而降低生活水平,有效調節過高收入,完善壟斷行業、國有企業負責人收入分配規則和監管機制……
全面小康智能化生活 網絡問政敞開胸襟
乘公交,坐地鐵或者開車,只要注意路上的指示牌就可以知道周邊道路的通行情況;網上政務辦公已經普及,足不出戶許多手續全部搞掂……城市智能化生活已經變得觸手可及。
周強同志作的報告中,閃現網絡時尚熱詞“云計算”、“物聯網”,描繪了湖南未來五年全新的網絡化智能生活。
報告中不斷提到,要大力推進全省信息化,建設數字湖南。要堅持把推進信息化作為搶占發展制高點、提升長遠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和覆蓋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重大戰略舉措來抓。
未來幾年,將加強長株潭和省級“兩化”融合試驗區建設,促進信息技術在傳統產業的推廣應用,提高工業信息化水平。推動“三網融合”,加快發展云計算和物聯網,推進智能交通、智能電網、智慧城市試點工程建設,構建信息技術公共服務平臺,積極推進黨務、政務、商務、生產、生活、社會管理的信息化。
信息化的快速發展,也讓“網絡問政”的方式,在許多地方迅速流行。普通網民不必與政府部門見面,通過網絡便能建言獻策,讓群眾的聲音傳遞到有關部門,這也是各地政府越來越重視網絡問政的主要原因。網絡問政已經越來越成為各級黨委政府工作的重要內容和普通群眾與黨委政府溝通的主渠道。
報告中特別指出,各級領導既要把網絡作為一種社會資源、履職工具和管理手段,上網訪民意,下網解民憂,同時要注意加強和改進對網絡的科學管理。
報告還要求廣大黨員干部要堅持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認真總結這次黨代會前廣泛開展的“迎接黨代會、邁向新征程”“三問”活動的成功經驗,建立凝民心、集民智、聚民力的長效機制。
這意味著各級各部門將通過網絡的便捷和高效,敞開胸襟將政治智慧的增長、執政能力的增強深深植根于人民的創造實踐中。
來源:紅網
編輯:肖焙麗
本文為洪江市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www.contacsealstone.com/content/2011/12/05/8434856.html